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疫情致儿虐增 专家:应从亲职能力、家庭功能着手

国卫院2日举行“浮萍家庭,服务援手不漏接! 风险家庭安全照护的领域建构与人才培育”研究成果记者会。(国卫院提供)
人气: 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2年09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近年儿虐、儿少疏忽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且常牵涉情感及药瘾等社会议题。专家认为,我国对于易受社会忽视并污名化的弱势族群,应改善专业人员知能不足的问题,再藉由专业服务人员辅导,强化这些族群的“亲职能力”及“家庭”功能、协助这些浮萍家庭具备支撑复原的力量、促进社区生活。

国家卫生研究院2日举行“浮萍家庭,服务援手不漏接! 风险家庭安全照护的领域建构与人才培育”研究成果记者会。

武汉肺炎情席卷全球两年多,各国经历不同等级的封锁,远距工作生活型态,却伴随离婚率及家庭暴力的成长,社会经济受冲击,加剧M型社会现象,因经济、情绪,及药瘾等因素造成的儿童虐待事件也常见于新闻中。

去年国卫院论坛中,由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主任吴慧菁主持“风险家庭安全照护:领域建构与人才培育”议题,分析世界各国对于风险家庭的援助与照护模式。

吴慧菁表示,细究原因,发现许多是“曾经在案或已经结案,甚至是被通报多次但从未开案的族群”,吴慧菁说,这群“风险”家庭,家长可能合并身心疾病、物质滥用或是受刑人议题,其复杂性及特殊性极需资源挹注、积极提供持续照护。

吴慧菁认为,我国对于易受社会忽视并污名化的弱势族群,缺乏“亲职教养能力的培训”、“一站式在地化社区服务”、及“服务不漏接的整合性”。

除此之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人员的缺乏及知能不足也是一大问题,吴慧菁说,服务人员对于“风险家庭”的陌生、恐惧与排斥感,也让服务意愿及量能相对有限,认为在专业服务人力培育课程上,需打破科别主义,去除刻板印象,以“家庭”为导向强化脆弱族群的亲职能力,藉由“早期介入”、“孩子不脱队”、“服务不漏接”、“多元跨专业团队”的理念,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友善,及自由的社会。

吴慧菁提到,每当悲剧发生,舆论矛头经常指向家防中心、社会局、矫正机构,或相关一线服务人员与单位,然而谁都不愿悲剧发生,需要社会大众一同消灭对于风险家庭的刻板印象与烙印,再藉由专业服务人员辅导,强化这些族群的亲职能力及家庭功能、协助这些浮萍家庭具备支撑复原的力量、促进社区生活。◇

责任编辑:林勤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