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03月17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楚寒石报导)在当前外贸和房地产市场均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中共政府把增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作为刺激经济的解决方案。但分析人士认为,新基建不但技术壁垒多,还存在市场风险和环保风险。中共当局一哄而上搞“运动式增长”,或将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中共释放新基建投资信号
3月10日,中共人大会议推出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中共国家数据局将正式组建。方案声称,中共国家数据局负责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3月6日,中共党媒“新华网”刊文称,(今年)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双擎驱动、协同发力,新基建投资将持续扩大,投资增速达两位数,在基建投资中的占比将逐步提高到15%~20%。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声称,数字经济是新基建的核心,数字新基建的投资建设将成为稳住投资的重要渠道。
所谓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据悉,新基建投资与基建投资之间存在部分重叠。传统意义上的基建投资主要是面向以下三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新基建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的投资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基建投资领域。
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原本被纳入制造业投资及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范畴。
中共将加大新基建投资规模
新基建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带动效果究竟如何?中共新一届政府为何要加大新基建投资规模?
兴业证券研报曾测算,2022年新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0.16~0.53个百分点,明显快于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
以数据中心为例,一名国家电网分公司部门负责人对《中国城市报》说,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带动效应大,投资一个数据中心拉动乘数效应约为3倍左右。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称,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消费乏力、出口承压,稳投资特别是扩大有效投资,需要新基建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带动相关投资累积可达近20万亿元。
而这么庞大的资金量来源是依靠中共的财政资金和专项债券。中共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1月1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2023年,中共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力支持新基建。中国新年前后将集中下达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金贤东声称,将会“支持各地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建设债券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拓宽支持领域和适用范围,支持地方在公共技术服务、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搭建平台。”
据新浪网旗下的财经频道2月16日报导,今年1月份全国各地陆续发布大基建开工的项目,投资额及目标增速都超过预期,不少省市是两位数的增长目标,各地的投资额也都是万亿级别的。根据广发宏观的统计,新基建占比为15%。
或导致新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中共新一届政府希望通过加大新基建投资来刺激经济,但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风险。
专家认为首先是技术风险。中科院研究员王晓明在“搜狐网”刊文表示,自主技术依然还是新基建的短板。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速高达25%,但伴随而来的数据流量应用和配套网络非常复杂,对算力服务有更高的要求。而中国计算芯片自主能力不强,影响国家算力基础设施的推进。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发布调研报告称,中国中西部的数据中心资源相对过剩,西部的数据中心整体空置率在50%以上,部分区域上架率不足10%。这种空置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中西部地区,甚至在一线城市也有发生。
数字产业领域的专业咨询机构科智咨询发布的《2020-2021年上海及周边地区IDC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地区IDC机房平均空置率为16.4%,部分数据中心空置率超过了40%。
上面数据显示,新基建项目的市场前景和收益往往难以确定,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过度投资或盲目扩张可能会导致过度竞争、浪费资源等问题。
数字经济高度依赖数字设备,几乎所有数字基础设施均由电力驱动,且需24小时不间断运行,5G基站、数据中心、边缘计算服务器等消耗的电量远大于日常电子消费品。
据咨询机构ICTresearch预测称,中国数据中心面积到2025年将快速增长到6,000万平方米。而据业内人士测算,一个数据中心从建成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中,能耗成本占据40%~50%。新基建的建设和运营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能源消耗过大、污染物排放等。
3月6日,中共官媒《经济日报》刊文《莫让“适度”成“过度”》承认,新基建已经出现了投资过热的苗头。
文章表示,新基建的技术属性、应用要求等决定了其建设投资必须适度超前,但“适度超前”不能变为“过度超前”,更不能一哄而上搞所谓“运动式增长”,谨防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