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第二碑北美落成

人气 1057

【大纪元2023年04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曾莲采访报导)春寒料峭,北美“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筹备小组”的多名核心成员于3月30日上午,冒着寒风来到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恒福陵园,为全新制作的“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第二碑的揭幕活动进行准备工作。

继去年6月首座“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在北美落成后,今年再建成第二座纪念碑。两座纪念碑合共352个有据可查的人名,印证着这段惊心动魄的“大逃港”历史。怒海浮沉,年青的生命历经风浪终到自由彼岸,逃亡路上的惊险,那段不可磨灭的经历,正如碑上所刻:年年岁岁 永不相忘。

第二座纪念碑计划于4月30日举行正式揭幕典礼,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参加。建碑小组成员解释,选择在北美时间的4月30日,是延续香江碑的“五一祭拜”传统,北美时间比香港时间迟12个小时,这样可以与香港时间同步。

事缘2014年5月,一座刻有“越山越水越界 越海英魂永垂”的简陋石碑在香港吉澳岛立起,逃港幸存者相约每年的5月1日在此相聚,以纪念因逃港屈死的冤魂。纪念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岛居民经受压力,禁止他们再进行大型纪念活动,逃港幸存者唯有改制成“布碑”,每年在不同的海边进行纪念活动。《港区国安法》后,纪念活动变得更为低调,但并无阻一群逃港幸存者继续纪念的决心。

2014年5月,一座刻有“越山越水越界 越海英魂永垂”的石碑在香港吉澳岛立起。资料图片。(黄东汉提供)
得知纪念逃港死难者的消息后,前来拜祭的朋友众多。图为2018年的纪念活动现场。(黄东汉提供)
后期的逃港纪念活动改制成“布碑”,每年在不同的海边进行纪念活动。(黄东汉提供)

香港“流浪式”的逃港纪念活动引发了部分如今在北美定居的逃港幸存者的关注,他们自发成立“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筹备小组”(下称“美东建碑组”),筹款购入墓地,全球征集遇难者名单,刻成石碑供后世铭记。

2022年6月15日,“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第一碑在新泽西揭幕。(林丹/大纪元)

罹难者名单是最有力的历史证据

在1960年至1970年代末,有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年青人为挣脱“文化大革命”的枷锁,被称为“知识青年”(知青)的他们在“上山下乡”运动期间想尽办法出逃到香港,很多人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遇难。他们或葬身大海,或饿死途中,或在枪口下丧生,或在监狱中死去。

“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双碑的背面,刻有352个有据可查的人名,印证着惊心动魄的“大逃港”历史。(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筹备小组提供)

由北美逃港幸存者组成的“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筹备小组”于2021年7月成立,展开罹难者名单搜集工作,其中以广东的遇难者为主轴,并于10个月后将征集到的首批176位确认名单,制作成首座纪念碑,于2022年6月15日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恒福陵园(Eternal Sunset Memorial Park and Cemetery)立起。2023年3月30日,“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第二碑落成,此碑正面为细腻的影雕图像,另一面则是第二批收集的176位罹难者姓名及罹难者数据库网址。

“南京大屠杀、大饥荒、六四……这些死难者都没有留下名字,我们建这个碑就是要用名字证实‘大逃港’这件事的存在,哪间学校,哪里的人,真真切切,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除了刻在碑上的名字外,我们还有网站介绍他们的经历,这就是他们的墓志铭!”

负责“逃港知青网(美东)”的Helen Wu告诉大纪元记者,如今纪念碑上刻的名字,都是有据可查的,“这些名字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相信有上万无名氏都在这场浩劫中丧失了生命,但是我们也只能尽量去考证我们身边的遇难者,收集这些名单非常非常艰难,如果我们不做,就可能永远消失了。”

纪念碑安装当日,墓碑公司派了三名师傅前来,将重达4,000磅黑石制作的纪念碑嵌入第二碑的底座。(曾莲/大纪元)

令人落泪的影雕石碑 不可磨灭的凄惨经历

纪念碑安装当日,墓碑公司派了三名师傅前来,将重达4,000磅黑石制作的纪念碑嵌入第二碑的底座。众人在一旁屏息相待,期待第一时间看到筹备多时的影雕石碑。

纪念碑安装过程。(曾莲/大纪元)
“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第二碑安装过程。(曾莲/大纪元)

美东建碑组成员、年届七旬的刘宪平在身体罹癌的险境下仍坚持到现场,目睹立碑这历史性的时刻。历经九死一生的他,生命中最大的心愿之一就是落成这一纪念卒友的纪念碑,他说:“这座碑见证的历史和名字是不可以被忘记的,我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有这样一个使命,就是要给这些逃港的卒友们一个安息之所。选择在墓园,就希望有一个平静的地方,留给大家纪念,让后辈知道有这样一段经历。十几年前我已经开始在想这件事,也是要天时、地利、人和才办得成,这次建碑也是奇迹处处,我很感恩!”

美东建碑组成员、年届七旬的刘宪平。(曾莲/大纪元)

看着层层包裹的保护膜被拆开,立体真实的影雕图像出现时,经历过“逃港”的幸存者在现场都不禁红了眼眶。月黑风高下的巉岩恶浪、勇敢无畏自由翱翔的海鸥、由卒友手绘的逃港地图、已故卒友袁家伦写的祭词、五位罹难者照片,勾起了他们半个世纪前的回忆⋯⋯

刘宪平的太太凝望着刻画得栩栩如生的悬崖与海浪说:“我们当年第三次逃港才成功,坐过两次监,第三次就是走到这样的悬崖边,下面是翻腾的海水,我们的橡皮艇还被打翻了,如果不是神的保佑,真的不可能活到今天。这幅图画真的很像我们的经历。”

运用影雕工艺制成的“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第二碑。(曾莲/大纪元)

刘宪平详解这座新造石碑的设计理念和工艺:“这座碑是我们很多人集体创作的结晶,影射的是我们这一代人逃港的经历缩影。我们找来最好的福建师傅,用人工影雕工艺刻成这一场景。这是第一次那么大面积用影雕来做碑,而且旧照片已经不够清晰,要有十足的专业工夫才能还原当时的人像。希望这段记忆永不磨灭。”

他解释,背景的悬崖峭壁下的海浪,不知道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是海的远处有一道光,那是我们追求自由的方向。左上角的地图概念来自一名卒友唐伯鸿的珍藏手绘地图,那些标记的地名都是卒友熟悉的逃港路线。

左下方的诗歌是已故卒友、才女袁家伦在2018年访港拜祭时写的一首祭词:“云雾罩海滩 雨洒吉澳山/出师身未捷 魂断大鹏湾/昔日同上路 君却未能还/相逢唯梦里 泪雨湿衣衫/清香一缕缕 酒洒绿波间/愿为自由故 舍命不悔叹。”祭词所描绘的,正是逃港者的真实写照。

石碑的右上方雕刻了五位罹难者照片(上排左起:陈冠朋、陈冠中、杨翰华;下排左起:陈冠筠、陈冠可)是美东建碑组成员在收集名单时意外得到的凄惨逃港经历。出生于书香之家的陈氏四兄弟姊妹先后死于非命,或在暴政下被迫自杀,或葬身大海。

另一位来自广州40中的杨翰华,多才多艺,精通绘画和小提琴,从小就懂得照顾家人,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家庭支离破碎,他在1970年深秋从惠阳出发、翻山越岭到深圳大梅沙逃港时,不幸在23岁之龄葬身大鹏湾。

这些经历由陈氏和杨氏的幸存家人回忆而整理成文,皆有据可查,如今收录在“逃港知青网(美东)”网站中。

管理恒福陵园的CMS中大西洋公墓管理服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Stoecklein(左二)认为建立“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是颇有意义的事情。(曾莲/大纪元)

陵园董事长捐款支持 向勇敢追求自由的逃港者致敬

安装墓碑讲求天气和运输条件,需要因现实情况更改安装日期。初春的天气不稳定,时晴时雨,墓碑公司也要根据天气状况安排装碑工程。

管理恒福陵园的CMS中大西洋公墓管理服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Stoecklein在得知第二碑的装碑日期后,特别预留时间到达现场,肃然观摩整个装碑过程,十分重视这座记录一代华人悲惨历史的石碑。去年他还向美东建碑组的基金会捐赠了5,000美元以示支持,当他聆听石碑名字背后的故事后十分动容,认为建碑是一件颇为有意义的事情,他应该全力支持。

Bernard认为,墓园是一个让人们记住自己名字、说出自己名字的地方,有一句古埃及的说法他一直铭记在心:“埃及人认为人会‘死亡’两次,当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肉体上是死去了,但是如果当别人不再叫他的名字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地死去。”

他认为能够有这样一片安宁祥和的土地提供给后人祭拜先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长辈可以带着他们的后辈前来,告诉他们所爱的人和他们祖先所经历过的事情,那些为了自由而失去生命的人。我们从过去学习,才可以更好向前走。我看到这些死难者的名字和这些照片时候,就会想起他们的经历,生还者为他们造一个这样的碑,就是最好的记住他们的方式。我们管理墓园,也是希望这里成为一个连结社区、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地方,让他们记住那些逝去的生命。”他十分尊重华人祭拜先人的传统,相信“铭记”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的第二碑落成后,征集死难者的名单和故事仍在继续,美东建碑组仍然马不停蹄地与时间赛跑,寻找更多的逃港者线索和他们的故事,还计划未来可以举行学术研讨会,用严谨考究的方式留下这段历史。

Helen Wu感慨道:“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见证者,这些名字就是最有力的历史证据,见证在暴政下消亡的生命,我们不必多说什么,就让后代自己去了解。”◇

活动预告:

“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第二碑揭幕典礼暨拜祭活动

时间:美东时间2023年4月30日(星期日)上午11时

地点:美国新泽西州恒福陵园 Eternal Sunset Memorial Park and Cemetery

活动网址:逃港知青网(美东) www.tgzqwus.com

责任编辑:连书华 #

相关新闻
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 15日将在新泽西揭幕
逃港幸存者和“流浪”的罹难者纪念碑
魂兮归来“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美国揭幕
美东逃港知青网开通 继续征集逃港者史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