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工研院办生成式AI论坛 四面向助产业趋吉避凶

工研院30日举办“机遇 x 挑战 生成式AI:产业变革与机会”论坛,邀请多位产学研专家,探讨台湾如何面临生成式AI的产业挑战。(林倩玉/大纪元)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3年06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倩玉台湾新竹报导)工研院即将迎来5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机遇 x 挑战 生成式AI:产业变革与机会”论坛今(30)日在竹北登场,邀请多位产学研专家,探讨台湾如何面临生成式AI的产业挑战。工研院专家也针对生成式AI议题,提出应从“产业影响与机会-应用”、“产业技术”、“社会影响与法制-资安、伦理”、“人才培育”四面向深入理解与巧用,使台湾产业在巨人肩上抓住机会与转型,掌握创新发展的关键。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近来生成式人工智慧浪潮来袭,对台湾产业是巨大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工研院将从四方面着手,协助产业“趋吉避凶”:一、“产业影响与机会”面上,即应用的部分,将持续关注生成式AI使用后如何改变生活习惯、工作模式乃至对产业影响,像是生成式AI虽可能取代某些工作,但同样也会让某些工作更有效率;二、在“产业技术”面,即生成式AI技术精进上,让它答出正确的答案,对我们做出最大的帮助,解决现行生成式AI仍无法提供完全正确资讯之痛点;三、在“社会影响与法制”面,即资安、伦理的部分,因为你在跟它对谈的时候,你也在教他一些东西,所以必须思考在导入生成式AI后如何在法规策略上确保资讯安全及智慧财产权等;四、在“人才培育”方面,台湾产业未来也要知道如何积极培育不同世代员工,使他们能够适应生成式AI的发展并推动创新。

工研院总营运长暨AI策略长余孝先认为,由于这一波生成式AI的趋势来看,各企业都可使用平台服务提供的预训练模型和开源资源,因此拥有独特的“资料”与优化开源算法的能力成为产生独特竞争力的关键,台湾有好的工程师,如何持续培养其眼光与见识,能洞见新科技的价值与挑战是最有挑战与价值的策略。

工研院协理暨AI策略办公室主任苏孟宗也从国际趋势分析,未来在国际厂商加速布局生成式AI开发平台下,将协助企业迅速导入到各种产业应用,提高生产力、功能性及创造力,但传统人才培育模式也将面临翻转新挑战以及可能引发社会与科技伦理议题的讨论。

工研院举办“机遇 x 挑战 生成式AI:产业变革与机会”论坛。(前排左起:Appier暨iKala独董简立峰、工研院总营运长暨AI策略长余孝先、经济部次长陈正祺、工研院院长刘文雄、竹科管理局局长王永壮、工研院协理苏孟宗、中研院资讯所所长廖弘源;后排左起:工研院法务长王鹏瑜、工研院产业学院执行长周怡君、台湾人工智慧学校秘书长侯宜秀、工研院产科国际所所长林昭宪、工研院资通所暨服科中心技术长郭景明)(工研院提供)

产学研专家,从四大面向探讨台湾如何面临生成式AI的产业挑战:

在国家产业影响与机会方面

Appier暨iKala独立董事简立峰表示,生成式AI最大的价值在于从大量资料中提供精准洞察力,并帮助产业做出更优质的决策,取得竞争优势,为全球AI史上重大突破。

工研院产科国际所所长林昭宪则分享,2025年将超过30%的新药研发和材料将使用生成 AI 来完成,未来世界里,不一定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台湾以生成式AI协助政、产、学、研、金融等不同面向将指日可待,特别是金融行业的企业风险投资方面拥有较高期待的发展机会。

在产业技术层面

中研院资讯所所长暨台湾人工智慧学校执行长廖弘源也探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将对多媒体信息处理和AI领域带来更高效、智能和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并提升多媒体资料的管理和分析能力。

工研院资通所及服科中心技术长郭景明分析,生成式AI浪潮袭来,许多厂商多期盼工研院能协助降低其推动门槛,目前在语言及程式的生成式AI应用,有较明确的模型参数数量及对应训练资料多寡共识,工研院持续进行研发并与业界密切合作,带领产业界以最少成本投入生成式AI的开发与布署。

在社会影响与法制层面

工研院法务长王鹏瑜说明生成式AI于现阶段仍属开发中的未成熟技术,故仍有其局限与风险,应用上需制订具有系统观、跨技术别的治理规范,做为各行各业的基本准则,更建议企业可于内部成立专案小组,或透过外部科研机构场域及专业人才,充分验证生成式AI在行业的应用优劣势。

台湾人工智慧学校秘书长侯宜秀从“AI 增能 / 取代人类”、“AI假冒人性”、“AI 改变人性”等角度,探讨生成式 AI 带来的社会面巨大冲击及因应,包括:对工作的冲击、生成式 AI 用于诈骗,以及为迎合 AI 运用所带来的人性上的改变,建议当AI执行任务时,应处于辅助人类的地位,遵守伦理规范,最终责任仍应由人类承担。

在人才培育层面

工研院产业学院执行长周怡君说明,生成式AI改变了工作需求,正是工作者重新审视工作核心价值最佳时刻。企业找不到相应人才与员工技能将是发展痛点,故企业在人才培育上应有积极作为,培育员工适应生成式AI的能力,带动创新。

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叶丙成则提出生成式AI可应用于教育领域与企业培训,生成教学材料、练习题和自动化评估,然而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生成式AI应与人才培养专家和教育者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以实现更有效的人才培育。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