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外役监修法调整遴选标准 台民团、立委质疑

图为监狱示意图。(PATRICK LIN / AFP)

【大纪元2023年07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外役监条例》修法目前已过初审,主要方向为调整遴选标准,包含故意犯罪因而发生死亡结果、所犯最轻本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等不得遴选。对此,司改会专案研究员林玮婷、立委邱显智向《大纪元时报》表示,排除长刑期者与外役监制度的目的不符,应改革遴选过程。

林玮婷表示,她不赞成现在修法方向,主要是现在限制遴选的条件资格,限制方式是特定罪名者、特定刑期以上者,就不能遴选到外役监,但这么做会有两个问题。

林玮婷指出,第一,同一个罪名,罪犯的行为和实际状况可能差很多。以杀人案为例,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凶残杀人犯,但最近有个国民法官案件,女方是因遭男方长期家暴才杀掉男方。所以就算是同一个罪名,会因个案不同很难单纯从罪名判断。

第二,林玮婷说,外役监是中间处遇(中间过渡)制度,因为受刑人服刑太久,难免会与社会脱节,若要让一个人重回社会,需要让其习惯自律,逐渐回归到可适应社会状况,这对长刑期者特别重要。但目前却打算排除10年以上重刑犯,与外役监的目的不符。

对于目前外役监的问题,林玮婷认为,需要风险评估,而且是个别化的,评估当事人将来是否有再犯风险。

邱显智表示,外役监主要的问题在于不应成为“权贵的天堂”。外役监是为了让收容人在将要刑满时,能够有中间处遇,但现在的状况是很多达官贵人、贪污法官、官员、立委等判刑后,很快就到外役监,而且还能缩减刑期、外出,很快就假释了。

为何外役监会成为权贵天堂?邱显智认为,与遴选黑箱、不透明有关,全台5万5千名收容人,却只有不到2千人可以到外役监,但大家却不知道这些人为何会被选上。

邱显智以近期引起讨论的易宝宏为例,易宝宏因杀警案被判刑9年,但服刑约两年半(2019年入狱服刑,2022年进入外役监)就到外役监,引人揣测、遐想。因此,遴选要公开透明,经得起社会检验,有外部专家参与;另目前法务部会以评分表决定谁比较高分,这也应接受社会公评。

对于目前要修正遴选标准一事,邱显智认为,重点是不该让有权有势者透过关系到外役监,要重视遴选程序、遴选委员会,纳入社工、心理、法律等专业做相关评估,而且遴选过程要公开透明;另外,贪污、重大经济犯罪应缴回犯罪所得,才有遴选资格。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