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通缩 中国青壮年避免大笔高档消费

人气 4230

【大纪元2023年08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夏雨综合报导)对于北京一家通信初创公司39岁创始人宋景丽(Song Jingli,音译)来说,2023年原本是大支出的一年。她和丈夫希望前往新西兰旅游,并在北京购买第二套公寓。

但到夏季到来时,中国经济状况已经让他们改变心意,转而避免大笔花费。“这就像你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一样”,宋对《金融时报》说,“你离水远一点。”

中国陷入了自2021年以来首次通货紧缩,7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下降0.3%,人们在花钱上更加谨慎。房地产市场放缓、出口疲软、青年失业率飙升,但政策制定者并未采取重大刺激措施。

7月通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猪肉价格下跌26%上,因为猪肉在CPI一篮子商品中是最大的食品组成部分。猪肉价格受到供应增加的拖累,预计8月份跌幅较小,但摩根大通分析师警告称,汽车价格和租赁成本也是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

CNBC报导,威尔丁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中国经济学家Carol Liao在不久前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国内需求疲软,导致中国产能闲置,而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部门的去杠杆化加剧了通货紧缩压力,打击了国内投资,导致“制造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

“更重要的是,政府对这些疲软基本面的反应还远远不够。事实上,政府主导的通过宽松信贷(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来刺激和稳定增长的举措并不足以抵消房地产市场的拖累,因为过去一年流入经济的新信贷已经收缩。”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经济学家补充道。

“我对非必需品不再有欲望了”

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越来越缺乏信心,并已开始转向绝望。消费者不愿花钱,企业不愿意投资,也不愿意创造就业机会,可能成为企业家的人不想创建新公司。

《金融时报》8月29日报导,有迹象表明,中国消费者正在推迟大笔购买,尤其是房屋、汽车和旅行,中国大陆出现通货紧缩的幽灵。

瑞银本月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中国超额储蓄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疫情前与当前消费仍存在差距。“我们认为消费者缺乏信心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瑞银分析师Christine Peng说。

上海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中国以前从未出现过低通胀问题。”他指出,过去的快速增长和信贷扩张最近随着人口下降而放缓。

年轻消费者尤其面临着削减开支的压力。本月,在青年失业率创下21%的历史新高后不久,中共政府就停止发布青年失业率数据,严重打击国内外人士的信心。

安徽省一家国有企业一名姓庞的25岁员工表示,他在减薪后削减了开支。“我过去常常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给女朋友买SK-II护肤套装,”他说。SK-II是日本高端品牌,套装价格通常约为200美元。

他补充说,对于房产和汽车等重大购买,他“完全依赖父母”。

“我对非必需品不再有欲望了。”北京另一位姓徐的26岁上班族说道,他指出中国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被称为“消费降级”的网络趋势,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存储现金。

房价下跌也不足以让人们买房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月小幅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下降,但生活用品价格下降幅度并不大。两名在上海一家餐馆排队等候的退休人员表示,糟糕的经济消息对他们的消费“没有影响”,并表示这对年轻人来说才是一个更大问题。

但通货紧缩螺旋,即消费者因预期价格下跌而推迟支出,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风险。7月份大城市房价环比下跌0.2%,今年最大开发商的总销售额大幅下降。

北京通信初创公司创始人宋表示,房价下跌还不足以让她买房,而且她对抵押贷款持谨慎态度,理由是“心态要改变”。

与房地产相关的其它商品也有溢出效应迹象。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官方数据显示,7月份租金同比下降0.1%。由于交易减少,家用电器价格下跌1.8%,而家用电器价格因房地产市场放缓而受到压力。

瑞银对官方数据的分析显示,家具零售额持平,家用电器和音响产品的销售额下降6%。相比之下,餐馆的零售额增长11%。

CNBC报导,澳大利亚金融服务公司麦格理集团的中国经济研究部主管胡伟俊说道:“信心不足是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个主要问题。”

他还表示,信心削弱与经济下滑正在形成一种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中国消费者不花钱是因为他们担心就业前景,而企业降低成本、不再招聘是因为消费者不花钱。

责任编辑:叶紫微#

相关新闻
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悲观 外资13天外流110亿
中国经济需要刺激 习近平被曝不愿发钱给国人
中国“红圈”律所纷纷出海 专家解析困境
北京一经理带50余名员工跳槽 致老东家倒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