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观瀑图 

【大纪元11月13日讯】

宋 夏珪

观瀑图 册

绢 设色

24.7 x 25.7公分

河岸边二松挺立,一在前而直,根茎外露,立于石坡,高枝上垂挂藤蔓,其下有夹叶矮树傍石而生,一条弯曲的草径,通到跨溪而建的瓦亭,亭子四面透空,界画脊柱栏干。二人偃坐,一伸臂指远处细如弦丝的瀑布,并回首与旁一人言语,又左一人稍小,或是侍从。亭左后方,斜出一松,枝干曲折,与前一松互为掩映。岸边停一舟,远处低平的水渚逐渐隐没。亭后有大片丛竹,与背山之间似有广阔的空间。背山笼罩在云烟中,只见陵脊起伏,点缀零星的远树,再顺着山势,衬以高高低低的远山。

  画中对细节的描写很注意,构图层次分明,有明显的虚实、疏密、远近、开合的对应关系,点景人物、树石的画法,都有形迹可循。画幅右缘有夏圭款,“圭”字第三笔横画起笔时,顿笔成竖点,论者认为可能是偏旁“玉”的草写(注1),“圭”古文作“珪”,不过“玉”旁能否草写成一竖画,不无疑问。

  夏圭字禹玉,钱塘(浙江杭州)人,宁宗(公元1195-1224年在位)、理宗(公元1225-1264在位)时任职画院,与马远齐名,画风亦近似。(注2)夏文彦《图绘宝鉴》(1365序)记载:“善画人物……,笔法苍老,墨汁淋漓,奇作也。雪景全学范宽,院人中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注3)当时所见,大概是水墨写意的人物画,或学北宋山水,现今存世的传称作品,山水确能符合“笔法苍老,墨汁淋漓”的特色,如院藏“溪山清远”卷、波士顿美术馆藏“风雨舟行”册、纳尔逊美术馆的“山水”卷、东京博物馆的“山水图”册,都可看到简炼而富表现性的笔法与墨法。此幅“观瀑图”略为不同,画中较多描述性的细节,配合写实的意图,用笔也较沉稳,显示出十二世纪晚期,李唐山水画风对院画的影响。(注4)

(何传馨)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