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瀑图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3日讯】
宋 夏珪
观瀑图 册
绢 设色
24.7 x 25.7公分

河岸边二松挺立,一在前而直,根茎外露,立于石坡,高枝上垂挂藤蔓,其下有夹叶矮树傍石而生,一条弯曲的草径,通到跨溪而建的瓦亭,亭子四面透空,界画脊柱栏干。二人偃坐,一伸臂指远处细如弦丝的瀑布,并回首与旁一人言语,又左一人稍小,或是侍从。亭左后方,斜出一松,枝干曲折,与前一松互为掩映。岸边停一舟,远处低平的水渚逐渐隐没。亭后有大片丛竹,与背山之间似有广阔的空间。背山笼罩在云烟中,只见陵脊起伏,点缀零星的远树,再顺着山势,衬以高高低低的远山。

  画中对细节的描写很注意,构图层次分明,有明显的虚实、疏密、远近、开合的对应关系,点景人物、树石的画法,都有形迹可循。画幅右缘有夏圭款,“圭”字第三笔横画起笔时,顿笔成竖点,论者认为可能是偏旁“玉”的草写(注1),“圭”古文作“珪”,不过“玉”旁能否草写成一竖画,不无疑问。

  夏圭字禹玉,钱塘(浙江杭州)人,宁宗(公元1195-1224年在位)、理宗(公元1225-1264在位)时任职画院,与马远齐名,画风亦近似。(注2)夏文彦《图绘宝鉴》(1365序)记载:“善画人物……,笔法苍老,墨汁淋漓,奇作也。雪景全学范宽,院人中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注3)当时所见,大概是水墨写意的人物画,或学北宋山水,现今存世的传称作品,山水确能符合“笔法苍老,墨汁淋漓”的特色,如院藏“溪山清远”卷、波士顿美术馆藏“风雨舟行”册、纳尔逊美术馆的“山水”卷、东京博物馆的“山水图”册,都可看到简炼而富表现性的笔法与墨法。此幅“观瀑图”略为不同,画中较多描述性的细节,配合写实的意图,用笔也较沉稳,显示出十二世纪晚期,李唐山水画风对院画的影响。(注4)

(何传馨)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整个欧洲艺术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画领域里,它拥有好几个第一:第一幅意大利双人肖像画、第一幅描绘室内场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风景的绘画风格。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