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宋词欣赏】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

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

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栏怀古,

残柳参差舞。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工于诗、精于词。精通音律,其词集中有不少自度曲。词风清空峻拔,“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在宋词中别树一格。

【字句浅释】

燕雁:北方来的雁。

无心:没有心机。这里指纯任天然。

清苦:形容寒山寥落、荒凉。

商略:准备,酝酿。

第四桥:又名甘泉桥,在今江苏吴江城外。

天随:指唐朝诗人陆龟蒙。他自号天随子,曾居吴江甫里,终身不仕。

参差:长短不齐。

【全词串讲】

北来的大雁,毫无心机,纯任自然,随应节候南飞;

它们沿着太湖西畔,跟随流云,悠悠而去。

湖畔的几座山峰愁苦而清寂,

似在伫候,酝酿中的黄昏降雨。

本想留在甘泉桥边,

让前朝隐者陆龟蒙作我精神的伴侣,我也学他在此隐居。

然而他如今在何处?今世是何世?

当我倚着栏杆,极目远眺,缅怀今昔,

眼前只有残败的柳枝,在寒风中参差地扭动着它们细软无力的腰肢。

【言外之意】

“燕雁”像喻作者飘泊的人生;“无心”表白作者心随自然。“随云去”也是“无心”地飘泊江湖;“数峰清苦”实为作者心态;“商略黄昏雨”表露作者内心深处尚有“有所作为”之心。

第四桥边,天随子早已作古,但作者却“拟共天随住”(打算和天随子住在一起),好像完全忘了时间的间隔,把古今的时空揉合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的仰慕和追随的强烈情感。“今何许?”万千感概,难以言表;“柳”本来柔弱,加之又“残”,更是无力,但仍然在寒风中勉力而“舞”,苍凉中透出悲壮,暗示国运衰微,心中万般无奈,读之使人黯然神伤。

此词艺术造诣极高,正好体现了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特色,不愧为宋词中的精品。#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