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大陆挽救古代彝族武士皮铠甲制作技艺

【大纪元9月15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六日电)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正在自治州喜德县,寻找会制作传统彝族武士皮铠甲的民间艺人,以挽救这种濒临失传的古老民族工艺。

新华社今天报导,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邓海椿说,彝族在古代是个尚武好战的民族,贵族都有家传的武士皮铠甲。皮铠甲由上好的犀牛皮或野牛皮制成,工艺考究,即使存放数百年也不会腐烂。现存放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皮铠甲有八十多件,其中最珍贵的一件是元代铠甲,至今铠甲上的云龙纹案颜色仍十分鲜艳。

由于制作一件武士皮铠甲最快也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所以现在能掌握这一整套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会制作皮铠甲的老人最年轻的也有八十多岁。这些老人对制作工艺坚持口耳相传,不轻易收徒弟。如果不抓紧时间挽救,这套传统彝族工艺就极可能失传。

彝族学者吉木阿龙说,制作一套皮铠甲首先要取上好的皮料,最好是犀牛皮或野牛皮,剥洗干净后择日晾晒,然后进行剪裁和造型。彝族铠甲共由十大块缝制而成,工匠要依皮质的纹路剪裁成胸甲、背甲、腹甲等十块,再依次涂上用特殊配方调制的彝家土漆,绘上八角纹、云龙纹等家族图饰,最后用小块的皮革连缀而成。

邓海椿说,工作队寻找到民间艺人后,将给他们特殊待遇,让他们在安度晚年的同时能将具体的制作流程逐步传授出来。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有四百零六万人口,彝族人口近一百八十万。其他还有汉、藏、蒙古、回、苗、僳僳等十四个民族,是四川省内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