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台湾太麻里史前遗址 挖出三石棺

【大纪元9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明堂╱台东报导〕杜鹃台风“发掘”的太麻里旧香兰遗址昨天傍晚有三具完整石棺现身,棺内有素陶陪葬品,且属于“复体葬”,也就是每棺有两具以上同葬骨骸。

 此处遗址尚未进行深度开挖,但从被海水冲刷的海岸现状,考古人员即可明显看到石屋遗迹以及文化层,判断它属于两千年前的铁器时代遗址。

 台湾史前馆研究员李坤修昨天率助理到旧香兰遗址展开挖掘,中午发现沙滩上有多处裸露板岩,针对其中三具先展开挖掘工作,没多久就浮现出长度从一百七十八公分到一百八十公分不等、宽度卅到卅五公分不等的长方形石棺,保持得相当完整,接近傍晚时,棺内即浮现骨骸,并取出八个素面陶陪葬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具石棺都有复体葬的现象,而且有完整的“覆面陶”。

 李坤修说,复体葬也就是同一棺木有两具以上骨骸同葬,这种葬法在卑南遗址及其它遗址并不少见,不过,与众不同的是,过去发现的复体葬均为不同骨骸的头脚均以相同方向摆放,但这里则是方向互异。

 李坤修说,复体葬动机是什么,至今还无定论,有可能是出自于板岩难寻,同葬可节省物质资源,但也可能是出自特有风俗。至于覆面陶是盖住头部,过去也曾发现,但其意义何在,也无一定解释。

 除了三具已确认的石棺,现场还散布了多处板岩,可能也是石板棺,但需进一步开挖后才能确认。

 李坤修说,此处原本埋在海岸地表约五公尺处,经海水倒灌冲刷,光是现状即可明显看出完整的聚落型态,文化层已在沙滩之上,其中散布难以计数的破陶片,这些应属于生活陶器。此外,现场也有石板屋的基础及石柱遗迹。

 综合昨天的发现,李坤修及傍晚到现场勘查的史前馆馆长臧振华均判断旧香兰遗址属于三和文化,年代在卑南文化之后,相当于距今两千年前的铁器时代。

 旧香兰遗址的规模到底有多大,考古人员认为还难以断定,不过,当前最重要的是遗址保护。

 臧振华说,一般对新发现遗址的处置有现状保留及挖掘抢救两种,此处紧邻海边,随时有再遭海水冲刷的危机,而且文物都已暴露在地表上,应该采取大规模挖掘为宜。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