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戏曲漫谈: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约形成了明末清初年间,兴盛于清同治至抗战以前,最早流行布于南起石岭关,北至雁门关的代州一带,后来遍及晋北各地及张家口、包头、呼和浩特等地。

北路梆子在发展过程中,对中路梆子、口梆子、京梆子、河北梆子的形成起了重大影响,它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借鉴了大量民间曲调而丰富自己。

北路梆子的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慢板(亦称“四股眼”或“头性”)、夹板(亦称“慢二性”)、二性、垛板、三性、流水、箭板、滚白等。文场原以四大件为主:板胡(领头)、二弦、三弦、四弦、经过发展又加上了二胡,琵琶、提琴等。武场有板鼓,手板、梆子、当锣、水钗、小锣、铰子、碰盅、狗娃子(小方锣)等组成,鼓板居指挥地位,北路梆子的唱腔高亢激越,颇能表现塞外人民的豪爽性格。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