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戏曲漫谈:二人台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游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的北部地区。初名“打玩艺儿”,后来统称二人台。其形成过程有二说:一说清光绪年间,于内蒙古西部,在蒙汉民歌和丝弦坐腔的基础上,吸收汉族民间舞,创造出一丑一旦、载歌载舞的表演唱,取名“蒙古曲”;一说清末叶,由山西河曲民间演唱小曲的“打坐腔”与秧歌等结合发展为歌舞表演唱,之后流传至内蒙古西部,吸收蒙族歌曲演变而成。

初为曲艺走唱形式,表演者通常为一男一女,一人可饰几个角色,后来进一步发展成扮演固定人物的民间小戏。乐队由笛子,四胡、扬琴和四块瓦组成,服装、化妆仿效晋剧,道具有扇子,手绢,霸王鞭等。内蒙古的二人台,以呼和浩特为界,分东西两路,西路二人台初称“蒙古曲”,演员只有丑、旦二人,节目中人物多时,由丑扮演各种角色,称“抹帽戏”。东路二人台初名“蹦蹦”,遇有剧中人物超过两个时,则由多人分饰角色同台演出,传统剧目以《走西口》、《打金钱》、《五哥放羊》、《珍珠倒卷帘》等影响较大。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