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林佳龙坐拥书堆 遨游世界思想文明的版图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8日讯】文/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 摄影/记者陈奕全  担任台湾新闻局长不到两个月,林佳龙火力全开,第一个热烈参与的活动,就是金鼎奖的扩大安排。这个形象与他先前担任行政院发言人的咄咄逼人截然不同,原来这个新闻局长,是个百分之百的爱书人。

家中翻箱倒柜都是书

  一路从建中、台大念到耶鲁博士班返台,林佳龙求学之路相当顺遂,自发性的念书、爱书是他成功的不二法门。位于大直的家,是一个楼中楼的设计,不过设计的动线安排,不是为了小孩,也不是为了太太,都是为了他的书。林佳龙的家,无处不“书”,他兴致勃勃地走到后阳台洗衣机旁,大概堆起三大堆比人还高的纸箱,里面满满地全都是书。走回和室房,屋外流水小桥,榻榻米掀起来,下面全都是“机关”,“都是我的书跟资料。”林佳龙笑笑,拿起自己在耶鲁求学时的笔记,突然神游起来。

 “整面书墙,是我最在乎的。”去过国外许多大图书馆,林佳龙的书墙,几乎超过四米高,由于他念政治学,他的书多半都是跟学术有关,林佳龙说他用洲别来分类,亚洲、欧洲一直到美洲,还有一些空间是给经常使用的工作用书籍,“现在孩子出生了,当然要留一些格子给孩子放童书。”为了让书便于阅读整理,林佳龙跟太太设计了一个回旋梯子,一方面节省空间,二方面可以很方便就拿到书,不过由于梯子镂空的缘故,林佳龙现在已经加上安全网,就怕孩子们不小心掉下去。

 从耶鲁毕业返国,林佳龙回忆当年他精选十箱书带到美国,“其实学校开出来的书单,我几乎都已经熟读,但还是背了十箱到美国。”接机的郭正亮和陈明通看见他带了这么多书,只得摇头傻眼。“没想到念了七年回国,变本加厉,我还带回来两百箱的书。”这些书跟着林佳龙绕过美洲大陆,飘过太平洋,又回到了台湾。

看“禁书”偷尝《自由的滋味》

 林佳龙说,书是他政治启蒙的重要媒介,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林佳龙都在中央文物供应社里度过,当时他反复阅读《国民党史》,直到背熟;《孙文全集》他更是百读不厌,“就是这样,我开始了解国民党,也开始知道国民党的缺点。”林佳龙说,在当时那个年纪,谈起孙文,都会让他热血沸腾,还写了不少有关孙文的文章。后来进了台大,林佳龙便开始疯狂买书,“在台大,我参加了大陆问题研究社,被指定当文书组组长,负责将那时的禁书、匪书分类编目,这对我后来组织阅读体系,帮助非常大。”

 林佳龙说由于参加该社,他经常去政大国关中心、国民党文工会、陆工会以及救国团等地方,看许多被称为“禁书”的小书,“对我来说,在当时的戒严时代,这项阅读充满刺激。”林佳龙回忆,那时候自由主义的书籍,如雷震、殷海光等党外书籍、彭明敏的《自由的滋味》、江南的《蒋经国传》,这些书都让林佳龙决定后来要投入学运,成为真正民主改革的一份子。

 “其实我的藏书也包括大量的马克斯理论、共产党理论,这些左派与右派的理论思想,都让我很多理念获得支持,后来挑战体制的信念,也是在阅读当中得到支持。”

 当年的禁书小子,现在担任新闻局长,林佳龙就要面对简体字版的问题,林佳龙说,他认为现在的简体字版书籍如果有学术影响力,还是可以进口,至于其他的简体字版,就不要贸然进口,“依我所知,现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多意见是要恢复繁体字版,这样对经文的连结会更有效率。”

《四书白话句解》随身书

 在候机时阅读,在转车时阅读,林佳龙说看书使本来消耗时间的等待变得很充实,“翻到哪一页,就看哪一页,自己没有压力。”林佳龙说,每一本书对他而言,就像人一样有其原生面目,翻看书籍,“就像探望老朋友。”林佳龙感慨地表示,现代社会变迁过于快速,离心力非常强,经常就把一个人带到一个自己都无法了解的地步,“阅读会让人产生向心力,不会随着社会变迁动摇,不会随之起舞。”

 往往在关键时刻,林佳龙说某一本书的某一句话,都会帮助他作出关键性的决定,他随身携带的是一本一九八四年买的《四书白话句解》,泛黄的页面虽然还算完整,却可以看出这本书对于主人的影响。林佳龙说,这书是经学大师南怀瑾出版的重要作品,用圣经袖珍本印行,比烟盒大一点点,非常容易携带,“对我而言,古书的智慧运用在现代生活,非常贴近。”

 林佳龙说,他还是喜欢古书,“但是要像南怀瑾一样,从经史子集的原文去切入、去理解。”林佳龙说,以前朝代都是用儒学治国,所以许多经文注释都隐含政治箝制的思想,这其实跟原点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不相对应,“我觉得我是‘六经注我’,不是‘我注六经’。”说起书,林佳龙滔滔不绝,“我喜欢跟老庄作交流,这样让人不至于迷失,可以安身立命。”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