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南

休斯顿华人影迷俱乐部专栏: 《活着》

【大纪元7月20日讯】休斯顿华人影迷俱乐部订于7月24日(周六)晚7时30分在西南区中国城放映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活着》。前场放映记录片。地址:阳花林公寓俱乐部,10300 Harwin, Houston, TX 77036,详情请联络唐健832-545-4765。

主演 葛优 巩俐

  在笔者看来,《活着》是张艺谋电影中最好的一部。余华的原著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对于历史、对于人性的反思,都达到了相当深入的程度。张艺谋基本上是“忠实原著”的。故事简介如下﹕大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屡劝无效,带着女儿凤霞回娘家。当夜福贵输光全部家产,父亲给他气死。一年后,家珍带着女儿及手抱的男婴有庆回家,福贵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戏维生。适逢国共内战,福贵先被国民党拉俘当兵,后被俘掳。好不容易获释回乡,庆幸一家团圆。后来,福贵因家产输光未被划入地主成分,但在之后的运动中,生活让他失去了儿女等亲人,最后剩下的惟有活着。。。

  《活着》拍得沉痛从容。它的镜头语言朴实结实。从情节上说,《活着》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故事:它以一次次的死亡来达成对“活着”的言说,面对着历史真切的荒诞,保持着一种直面的态度,不回避,不粉饰,而在悲痛的个人史中,保持着对人性的信心。葛优的表演是影片不可或缺的成分,从一个好赌的纫裤子弟,到一个谨言慎行的底层百姓,再到一个历经世事的老人——如果不是葛优熨帖的表演,很难想像,这个故事会被叙述得如此动人。他也凭借这一个角色的塑造,成为中国的第一个戛纳影帝。在一部好影片中,各种成分:原作、表演、摄影、音乐等各个成分,就像各个声部,在导演的指挥下,达成了完美的和声。

  另一方面,电影实际上只拍了小说的一半,并给出一个温暖的画面作为结尾,电影结束得过于匆草乐观,当然还是破坏了完整与统一,但电影审查制度,比起书籍审查要严厉得多。小说《活着》一直都不是禁书,电影《活着》比起书来,虽然已经做了相应的缓和处理,但它还是成为一部禁片,在中国大陆不能通过院线来发行放映。在涉及历史叙事时,电检尺度是相当严格的:田壮壮1992年作品《蓝风筝》、陈凯歌1993年作品《霸王别姬》、张艺谋1994年作品《活着》相继被禁,说明第五代导演在艺术上走向成熟时,也面临着一个如何坚持,或如何妥协的问题。

  《活着》是部好电影,是一个转折点,沿着《活着》的这个方向走下去,张艺谋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但是现实语境显然不允许他做这样的继续,而他也并没有坚持下去的意图。“直面”与“深入”的态度,在张艺谋身上灵光一闪之后,很快地就又回到那种讨巧讨好的谋划中去了。《活着》被禁,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打击:此前的影片,一直都是能两面叫好的。但是两面叫好的真正原因,在于他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允许范围内,一方面从人性的角度做一些普泛性的探讨,另一方面做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游戏,搭建起具备“东方奇观”性质的舞台。《红高粱》是爱国的,《菊豆》与《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反封建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现实是热闹温情的,这些影片都没有触及主流意识形态的痛处,而《活着》不是一部擦边球式的作品,它的深度与力度,正是来自于它直面历史的真实。有所坚持就意味着有所舍弃——直面历史意味着现实困境。在这种困境中,张艺谋迅速转向了。他快速放弃了艺术与思想的进一步追求,换一个方向,——尝试商业成功的可能性途径。这就是接下来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活着》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高峰,之后的张艺谋开始走他的下坡路。从《红高粱》到《秋菊打官司》,这些作品无论有多么可疑的态度与立场,但起码建立起一种艺术风格,在形式上达成了独立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张艺谋式”的,是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他就再没有拍出如前期的有创新意味的作品,而在思想与艺术上,都日趋保守与僵化。@(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