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吴哥窟

人气 2

【大纪元1月1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孟君/柬埔寨报导.摄影)柬埔寨入冬的讯号是雨停了,太阳仿佛不用眨眼般地照得四下亮晃晃的。在白天,气温大约都能维持在摄氏廿五度以上;但是在参天巨树下,还是有一种热带国家才有的炽烈气氛。

 吴哥窟从来就是不为了现实的人生而存在;西元十一、十二世纪达到全盛时期的吴哥王朝,用石块堆叠出一座座巨大的神庙来崇敬形而上的神;当时显赫四方的吴哥人住的木造高脚屋,一千年后早就不知所踪。

 现在我们看到的吴哥市区,是柬埔寨人为了应付全世界蜂涌而来的观光客所需而聚集出来的。市区的联外道路似乎仅通往三个方向,也就是三个观光重点:吴哥窟、罗洛士遗址群,和洞里萨湖。

口罩不可忘

 一部又一部大巴士载来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其间还有奋勇奔驰的嘟嘟车、万夫莫敌的大象,动辄叠上十数人的吉普车、三贴摩托车、脚踏车……,这里并非荒漠,但不下雨的吴哥城,到处飞沙走石、尘土飞扬。

 口罩的必要,不仅在吴哥古城今镇行走时,去见识洞里萨湖水上人家生活,更不可少。这座东南亚第一大淡水湖,进入干季水位变低、流动变慢,但是以湖为家的人们,作息并不会因此停滞。加上从湖里捞捕到的大量鱼虾,就地宰杀曝晒,等着它们发酵好做成鱼露或臭鱼酱,那种难以言喻的扑鼻腥臭,似乎是“这里有人活着”的强烈主张。以过客立场而言,戴上口罩才是温和的盾牌。
望远镜不可忘

 吴哥窟遗址群中,以西元九六七年建来祭祀印度教湿婆神的女皇宫,最为精致。建造当时所使用的石块,是瑰丽的粉红色,经过一千年后,仍然令人惊艳。特别是它的石雕艺术,是吴哥古迹中最生动精细的,被认为是柬埔寨艺术的颠峰之作。许多导览书上都以图片呈现它的华美雕饰,但是到了现场,才发现这些石雕尺寸出乎想像的细小。加上遗址本身还在进行修复,禁止游客靠近。不带望远镜,真的很难看到它的细部。

 同理可证的是在雄伟中兼具细致的吴哥窟。为了让人以一种“崇敬的姿势”(手足匍匐地)爬上或爬下神殿石阶,因此也有许多人对爬上那些接近八十度角、跨距又大的砂石阶梯敬谢不敏。除此之外,吴哥窟建筑四周大约刻有一千七百多位仙女,个个神态不同:有的独自浅笑、有些三五成群。对有惧高症的人而言,每尊仙女都同样遥不可及,带副望远镜比较保险。

手电筒不可忘

 除了美丽的迎宾仙女,许多人爬上吴哥窟最高的那五座高塔,是为了一睹美丽的夕阳。炽烈的太阳刹那间变得柔和,四周的树林、护城河、远处的城墙,和更远处看不清楚的吴哥市区,在灿灿金光中仿佛成了婆娑须弥国度。

 但是这幅庄严佛土的美丽景色大约可持续数分钟,然后余晖倏地消逝,等你发觉时已繁星点点,而且还身处数十公尺高的危楼之上。吴哥窟仅有西北方的一座石阶在一侧以水泥补强,并有绳索辅助游客上下;但是没有照明。不单是吴哥窟,整座吴哥城电力供应的区域相当有限,大概只有饭店餐厅林立的那两条大街上才有灯光。所以当发出“夕阳无限好”那一声叹息时,就该立刻动身排队等着下楼了。这时如果携带了旅行用的小手电筒,我敢打包票,你的美感经验绝对不会被突然变黑的恐惧所淹没。

 另一个热门的夕照景点是巴肯山。要上神殿前的陡坡,被盘根错节的大树搞得十分难走;为了避免扭到脚,许多游客宁可花十美元雇一头大象,摇摇晃晃地绕小路上坡。正方形的神殿虽然四面都有楼梯可以上下,但是台阶又窄又高,又有多处损毁,花再多钱雇大象也上不去,要看夕阳只能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爬上去。

 吴哥城地势其实非常平坦,因此这座海拔六十五公尺高的巴肯山,已经是吴哥的制高点。从这里望着夕阳沉落在绿树起伏的空旷原野,很难不让人心生感动。不过大部分的人只来得及趁着余晖下完神庙石阶,那座沙土松动、树根纠结的陡坡才让人担心。

 我的建议是带着手电筒,循着大象来时路慢走下去,虽然远了些,而且下山走得更慢的大象还不时会踢起大片沙尘,但是比较平坦安全。手电筒当然可以发挥安定人心的作用,不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来预防不要一脚踩进前头的大象刚拉下来的便便里。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台湾之子悲歌       柬埔寨新娘之子将失去母亲
吕焕强:我要求退出中国国籍 我对中国政府和国安部的刑事指控
云南与东盟多国拓展“东方多瑙河”旅游业
柬埔寨两巴士相撞40死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