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长篇小说

小说:海棠诗社(2)

第一卷 校园

续前文

晚饭后,我们回到候车室,继续候车。我心里一直以为西藏是个荒芜之野,见面不久想问,但不好意思,现在几个小时的相处,陌生感消失了。

于是我问:“巴桑大哥,听说西藏地旷人稀,寸草不生,又冷又缺少氧气,是吧?”

巴桑哥顿时双眼一亮,不以为然地说:“那是有人蓄意造谣引起的错觉,老弟呀!你要是有机会去西藏走一走,你便会发现,我的故乡,到处青山绿水,藏东、藏南的气候物产与江南不相伯仲呀!

横断山麓长满苍松翠柏,雅鲁藏布江中游,春、夏草丰木茂,山雨过后,往往万里清新,树泉俱亮,到处是野生动物;阿里地区虽落后贫困,但湖泊众多,皆清澈见底,水中游鱼成群,和平不争。

沿昆仑山一线至唐古拉山,的确气候严酷不宜人居住生存,但每到春、夏,仍然是千万里芳草连绵,大羚羊成群结队。那大羚羊的社会,信奉的一定是大同世界的原则,彼此从不厮斗,同觅食,同休息,遇到人群,驱而不散,经常善意地围观人群,徘徊逗留,满眼好奇。”

我问:“为什么西藏也穷呢?”

巴桑大哥说:“贫困有二种,一种纯自然力量造成的自然因贫困,另一种是社会原因造成的社会因贫困。西藏人的贫困是社会因的贫困。跟江南、中原人的生活相比,还差得很远。要想改变此种状况,并无多大困难,比方说,我们那里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只要……”

巴桑大哥停下抽了支烟。

我说:“大哥,能讲讲藏族的历史么?”

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

中途我问:“藏民的历史中也有像曹操一样、唐太宗一样的伟大人物么?”

他说:“任一个历史悠久、疆城辽阔、文化发达之民族,都有他的英雄人物。我们的格萨尔王就像汤武、太宗一样了不起。我们西藏古称狮子国,格萨尔便是一个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主持正义、一心为民的国王,他领兵到处征战,惩处不义,谋求公道。

他曾坦率讲过:‘我要铲除不善的王,我要镇压残暴与强横。’‘我要当普通人民的君王,使所有的英雄低头。’我们藏民都熟悉他的英雄事迹。

《格萨尔传》有百万行一千万字。几乎是所有的藏民都或多或少能背诵它。有句藏谚最能反映此点,它说:‘藏人口中人人都有一部《格萨尔》’,你看我们藏族的英雄……”

至此,四周人群骚动,一问才知要检票了。巴桑大哥不无遗憾地收住话题,领我排队,等候检票。

上了火车,没有座位,在过道中颇受周围人的冷眼。巴桑大哥,干脆拉着我到两个车厢接头处的廊道上坐下。他从包里掏出面饼和熟肉,热情地招待了我。

又问我:“你懂得古诗词么?”

我说:“我在家里跟家父学了绝句,知道很少,但是我喜欢。”

他说:“喜欢就行,我一路上写了几首。”

他掏出一个笔记本,自己便念了起来:

“《洛阳怀古》五律——

虎踞中原地,千年姓字芳;

周廷香火绝,魏阙典文长。

曾见刀光舞,频倾换代觞;

曹公今何在,不与共斜阳。”

念完他望望我,目光似乎是征求我的感受。

我忙说:“听起来很有趣味,但不能全懂。”

他沉思片刻说:“洛阳乃我们中华民族九朝古都,数千年岁月逝去,人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春花秋月,但她的芳名一直末变。前不久,我周游其地,往昔之雕梁画栋,余存甚少;数处断墙残碣,晨霜夜露之下,尤使人倍感荒凉,曹魏父子皆不在眼前,惟见洛水静流,斜阳静照,感触不免生于心中。当时真希望曹孟德能复活,与我一道立于洛水之滨,同赏古原之阔,夕阳之韵。”

“哦!”他看我不熟悉律诗,再念一篇绝句:

“《陈皋怀古》七绝——

刘项当年此地争,

干戈不认昔时盟。

中原自古如娇姬,

赢得英雄无数情。”

巴桑略略停顿,察我反应。我说:“前两句写昔为盟友,今为仇敌,刘邦、项羽在陈皋那地方打仗了。后两句由陈皋而中原,誉之为美女佳丽,遂使百代英雄为之倾心。大哥,是这意思么?”

他说:“小弟,看来你听明白了。写法怎样?”

我说:“我哪里懂什么写法。”

他说:“你父亲不是教过你一点么?”

我见他诚意十足,便鼓起勇气说:“起句直接铺陈陈皋之地,历史旧事,继而由一地引出中原,转向千古世间真相,结句虽翻他人旧句,但收得稳而富余味。虽小杜也不过如此。”

巴桑大哥开怀爽笑,说:“看来我们算是知音。好,我再念一首徐州览胜给你听。”

我点点头。

他挪挪身子,说道:

“《登云龙山》七律——

高台一上客心惊,万里河山万里情;

四海远方翻石碧,五湖目下映青天。

田横墓地花豪放,项羽乡庭树竞荣;

壮士若能同并立,何须悄自泪沾襟。”

巴桑大哥将末尾两句连诵数遍,声音微颤,目中似有泪花闪动。我一时不知说些什么是好,沉默了一会,倒是他打破了寂寞,说:“你既学过绝句,何不就此赴京入学一事做上一首?”

我说:“我做不好的。”

他说:“试试何妨?又不花什么本钱。”

我略受鼓励,思索一会,道了一首:

“《赴京求学言志》,七绝——

青丝布履问京华,大学园边近帝家。

使命人称驱腐恶,移山倒海撒红霞。”

巴桑说:“吟得不错。”

“这是乱咏一通,大哥还是教我律诗吧。”

他说:“《红楼梦》看过吗?”

“没有。”

他说:“那你将来一定要读上数遍。里面有个香菱,是薛大呆的童养妾,后来成了大呆子的正妻。她学诗非常用心,你要拿出她那样的功夫就能学好。”

说完后巴桑给我讲了粘连、对仗、拗救的基本知识,并举了许多例子。其实我一下也接受不了,不过出于好奇心与礼貌,表现出一付认真听的样子。

渐至半夜,我们都睡着了。由于我们坐的地方是上、下车的必经之地,因此我们一直被不断地叫醒,但我们总是钟情于那块小天地,直至天亮。

我想再看他的诗作时,发现他的包被人偷走了,为之焦急,并惋惜他的手稿失落了。但他坦然一笑,说:“诗,我都记在脑中,其它什么也没有,谢谢华夏同胞中的小偷,钟爱我这个蛮族人的布包。”

他继续与我聊天,给我讲岑嘉州的古风。@#(未完,待续)

(点阅小说:海棠诗社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