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

人气 6
标签: ,

【大纪元10月20日讯】(亚洲时报 潘小涛撰文)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十月十七日早上,冒着微雨到靖国神社参拜。这是他担任首相之后,第五次到靖国神社参拜。跟之前四次参拜靖国神社不同,小泉这次刻意“平民化”:仪式简化,没穿上传统的日本和服;没进入主殿,只在殿前静默及鞠躬;离开的时候也没在签名册签上“总理大臣”的大名;整个参拜仪式前后不到三分钟。

小泉低调、从简的参拜靖国神社,相信有两个主要的考虑。第一,因应中国和南韩将作出强烈的外交反应,希望以低姿态,减少外交上的冲击;虽然小泉希望与中国维持现时这种“冷和平”关系,但他也不明白,中日关系全面破裂对他和日本都没有好处,所以才摆出软化一点的姿态。第二,日前大阪及福冈的法院裁定,“小泉是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因而违反了宪法”。所以,小泉要竭力避免染上官方色彩,以免再被裁定“违宪”。

但是,无论小泉多低调,参拜仪式多简化,只要他在首相的任上踏足靖国神社的范围,已会损害中日和韩日关系,因为这表明了日本首相对二战时期发动侵略战争的立场,他拜祭的亡魂之中,不知多少是发动那场战争、导致数千万人无辜死亡的元凶,而这些都是中韩两国人民最痛恨的战犯。所以,低调、从简,都只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伎俩。当然,我们不能因而断言,小泉在“神舟六号”返回地球后几小时去靖国神社,是刻意的挑衅中国,因为当天是日本秋祭的第一天,往后两个月,小泉要参加APEC、东盟峰会等多项外交活动,很难再找到更适合的日子去拜祭。因此,对“神六”的“赠庆”,应纯粹只是巧合,两者不应混为一谈。

既然他不想令中日关系全面破裂,也明知参拜会引起严重的外交后果,为什么还要坚持去靖国神社呢?这正是目前中日关系的吊诡之处,也反映了小泉面对的两难困局。首先,他这次参拜靖国神社应是谢票之旅。在上月的国会选举中,小泉领导的自民党大获全胜,“亲小泉”、获小泉支持的候选人还成为大赢家,除了他个人的魅力和改革决心,二战遗族会等右翼团体对他的支持,也应记一功。因此,百多名国会议员,翌日追随小泉到靖国神社参拜,当中有二十四人就是新当选的“小泉派”,他们就是要向右翼的支持者致谢。

第二,小泉要“践诺”。他上台初期表明,每年都会到靖国神社参拜,悼念二战战殁者。大家不要忘记,小泉在国会选举大获全胜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展示了不惜与反对改革者玉石惧焚的改革决心,日本人因而认定:小泉是言出必行、行必出果的政治家。如果小泉因为中韩两国的反对,今年放弃参拜,他的政治诚信将大打折扣,他的支持者会质疑他的改革决心:他因为中韩的巨大压力而改变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会否也在巨大阻力下放弃改革呢?

第三,维持目前中日这种“冷和平”关系,有利于小泉凝聚日本人的改革共识。中国的崛起,对日本人的心理打击很大,甚至认定终有一天中日必定再度开战。因此,“中国威胁论”已经成为日本改革、自强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小泉正推动包括邮政、金融等多项大刀阔斧的变革,受到很多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相反,不断强化的“中国威胁论”,让中日之间处于“冷和平”状态,有助小泉凝聚更多日本人支持他的改革,好让日本尽快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局。只要这种“冷和平”状态不变,“中国威胁论”就会继续被放大、夸大,右派就很可能长期主导日本政坛,而反对派的生存就会被进一步压缩。

当然,小泉事前应也估计到,他这次参拜靖国神社,北京既不会容许全国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反日示威,也不会作出异乎寻常的激烈反应,最多只会令中日关系再冷一点,甚至跌至冰点,但中日关系还不至于彻底破裂。

本文作者为香港时事评论员(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小泉:中日问题不在于神社
台湾自行车运动用品赴日拓销团 接单效益佳
日本关东发生芮氏规模六点二地震
小泉将着手解决驻日美军整编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