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专家吁雪山隧道勿急于全面开放民间通车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声肇台北九日电)驰名海内外的世界第五长隧道雪山隧道预定年底通车,在台北参加国际长隧道研讨会专家以世界各国的例子,呼吁政府不要急于开放民间车辆通行,最好采取“逐步开放”方式,让驾驶人和管理单位都逐渐熟悉安全运用模式后,再全面开放通车。

中华民国隧道协会理事傅子仁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表示,车行隧道不比火车隧道,火车只要把正副驾驶训练好,行车通过隧道较为单纯,汽车驾驶人则不然,对通过隧道,特别是这条几乎达十三里的长隧道的认知与反应模式不同,车型、车况、载物也不一,“变数”太多,遽然开放任意通车,可能会有管理当局预想不到的状况发生。

参与过台湾各地火车隧道施工与管理的傅子仁强调,“人性”与“物性”皆难掌握的情况下,宁愿以各种方法,包括媒体宣导,让首次通车的汽车驾驶人花十分钟“行前教育”,也比万一出事、急救、堵塞、修复所费成本要低得多。

也在政府单位服务的傅子仁指出,政治人物“限期通车”的心理大家可以理解,政客要邀功,可以举办“工程完竣”的庆祝大典,但最好与“全面开放民间通车”庆典区隔开来,让开车人与营运管理人先有一段“互相适应”、也与隧道本体“互相熟悉”的时间,三者调适相当时间,摸出安全、有效又友善的相处模式后,才让隧道“充分发挥”其效用。

他和其他与会专家举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奥地利登山缆车在隧道发生火警,造成一百六十多人惨死,其中不少是滑雪好手的例子,说许多事故都是“偶然”的因素堆在一起才造成,这些小事故都不是管理单位能够事先设想得到的。像一九九九年三月瑞士白朗山隧道事故四十一人丧命,光修复就费时两年,足见“预防胜于补救”的道理。

傅子仁又举台湾八卦山隧道为例,平常日流量六、七千辆,假日周末遽增到两万多,如果拿到从无经验的雪山长隧道,驾驶人的反应如何?有人不耐烦等在车里吸烟,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怎么办?通风设备够吗?何况车行减速,低档引擎排出的废气要加入?凡此风险,专家们认为,都应先让驾驶人有个了解,才会理性、耐心因应。

目前政府已规定雪山隧道里面限速时速七十公里,暂不开放大型货车如砂石车通行,若执法不力,有人超速、有车违规驶进隧道,增加发生意外的风险,然后又要“全民埋单”等问题,都受到参与“长隧道设计、施工及营运国际研讨会”的学者、专家重视并提醒当局注意防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