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造水质、藻类 九孔复育露生机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谢文华/礁溪报导〕台中央研究院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临海研究站,尝试以臭氧灭菌改变海水水质,营造适合藻类和九孔生长的环境,并从种贝繁殖下手进行九孔复育,实验1年多发现,幼苗存活率达到2至5成,近日将成功复育的1万2000颗九孔苗送往养殖户,以观察幼苗回到海水中是否能顺利生长。

九孔俗称台湾鲍,是高经济的贝类,民国60年间引进养殖,在7、80年间达到高峰,从台湾东北部、南部到离岛的澎湖都有养殖区,在当时还是继牡蛎、文蛤之后,产量跃居全台第三的养殖贝类,年产值数以亿计。

90年间,台湾养殖的九孔不明病因大量死亡,各地养殖户培养的九孔苗存活率不到1%,包括离岛的澎湖也沦陷,至今仍未见起色,大都仰赖进口,农委会曾委托16个专家团队研究死因,结论大都朝向“可能罹患某种细菌或病毒”。

中研院临海研究站主任郭钦明认为,九孔感染到病毒的可能性较高,进一步想,九孔种贝授精孵化出的幼苗,一定要附着在固体上吃藻类,若水质不好,导致藻类生长不好,九孔幼苗饿肚子当然也长不好,于是尝试从改变水质、营造藻类生长环境着手,郭钦明带领李宏才、许世杰、吴政贤3名助理,利用站内水质循环系统,日夜钻研复育九孔。

郭钦明说,外来海水通过这套系统,先进行滤砂、臭氧灭菌处理,消灭可能导致九孔生病的细菌或病毒;研究站另以过滤球、珊瑚石等简易循环系统,将养殖池排出的有毒物质转变成有益的营养盐后注入池内,保时水质环境的平衡。

李宏才说,去年开始试验时,他们向养殖业者购买九孔苗连同海水一起带回站内培养,存活率零。今年直接买回公、母种贝,自行在站内的水质环境中人工授精、产卵、孵化、生长,结果经历4次反复研究,都证实存活率至少可达2成3。

郭钦明强调,这只是初期的实验成果,虽令人振奋,但还不能算是成功,下一个阶段将研究出九孔喜欢吃哪一种藻类后,投其所好,期能大量繁殖九孔苗,突破台湾九孔养殖的困境,也希望有兴趣的养殖业者提供意见,电话:(039 )88054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