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人口增长变化影响以色列决策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12月19日讯】(美国之音记者:佩斯2005年12月18日华盛顿报导)中东地区目前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能具有爆炸性,其中包括人口问题,而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来说,人口问题更显得至关重要。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巴勒斯坦人为主的非犹太人口超过了犹太人,预计这一趋势很可能将持续下去。人口分布状况是以色列总理沙龙今年决定撤出加沙地带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一因素今后还可能影响以色列的决策。

下课铃响了,几十个孩子跑到操场上,有些人又跑又跳,吵吵嚷嚷。其他人、尤其是女孩子,三五成群地散步、交谈、嬉笑。在世界各地的学校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但是,这是约旦河西岸拉马拉城的一所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是巴勒斯坦人,他们也许代表着可能在未来影响以巴冲突的一股最大的力量。以色列今年撤出了加沙地带,这个举动清楚了显示了这一点。

*犹太人在西岸和加沙成少数*

这就是人口问题。持自由派观点的以色列“国土报”8月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以色列以及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非犹太人口超过了犹太人口。专家预测,这个趋势仍将继续下去。

当然,巴勒斯坦人也没有放过这些人口统计数字。比如,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里卡特指出,达成和平协议符合以色列的利益。他说:“我们并没有消失,我们也不准备消失。出生在我家乡杰里科镇的孩子们将成为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的多数民族。”

这些人口统计数字使以色列总理沙龙感到担忧,他曾经屡次谈到,有必要保持犹太人的多数地位以及以色列国的“犹太特性”。

前美国中东和谈代表罗斯在观察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带的行动时表示,人口数字的变化是采取这一行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罗斯说:“沙龙谈到八千以色列人与一百三十万巴勒斯坦人居住在一起。在这里,他谈的是人口问题。”

*以色列难以承受保护定居点代价*

沙龙也承认,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永远也不可能超过巴勒斯坦人,因此在该地区保护犹太定居者的人力物力代价太大,无法维持。因此,尽管沙龙曾经坚决主张设立犹太人定居点,却下令拆除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四个小定居点。

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帕格拉教授说,撤出加沙地带对以色列有好处,这一行动加大了以色列控制的以色列本土以及西岸地区的犹太人口比例。他说:“这意味着,犹太人从多数民族转为少数民族的时间推迟了大约20年。”

仅仅在50多年前,也就是1948年,在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居住着大约65万犹太人和130多万巴勒斯坦人。如今,在以色列、西岸以及加沙地带居住着大约520万犹太人和540万阿拉伯人,其中包括西岸和加沙地带的4百万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的140万阿拉伯人。此外,还有18万5千非犹太外国劳工和29万非犹太移民,其中大多数来自前苏联。

*专家:阿拉伯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帕格拉教授说,尽管目前的人口分布变化对以色列有利,但长期趋势仍然是不可否认的。他说:“阿拉伯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人的生育率更高。因此,犹太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数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阿拉伯妇女平均一生生育五个子女,而以色列妇女平均一生生育将近三个子女。有专家指出,如果不包括居住在以色列本土的那些高生育率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妇女的生育率会更低。这一趋势显然使以色列领导人感到担忧。帕格拉教授说,当以色列领导人谈到维持一个犹太民主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大幅度减少以色列的非犹太人口比例。

以色列正在这方面进行努力,继续在西岸地区之内和周边修建“安全屏障”,完工之后,安全屏障将把主要犹太人定居点和东耶路撒冷包括在以色列一边。同时,西岸犹太人定居点内的犹太人口将继续增长,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估计,2005年的增长速度是百分之四点三。

*沙龙谈“痛苦的让步”*

然而,尽管西岸定居点的犹太人口在增长,居住在西岸其他地区的两百万巴勒斯坦人还是大大超过24万多犹太人。罗斯说,这一事实将决定未来的变化。他说:“以色列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民主国家,在西岸的地位也将和现在不同。这是否意味着全部撤出西岸呢?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这意味着以色列还将采取其他步骤,以确保以色列在人口方面的活力。”

沙龙曾经反复谈到,即使将来达成和平协议,主要犹太人定居点仍将是以色列的组成部分。 然而,他也谈到“痛苦的让步”,强烈地暗示将不得不放弃更多的土地,不得不拆除比较小的定居点。无论以色列最终会采取何种行动,撤出加沙地带只是缓解人口压力的暂时性措施。以色列面临的人口问题只是被延缓,但并未得到解决。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以色列声援600万退党活动
伊朗总统艾马丹加:犹太大屠杀是“神话”
以色列指伊朗可能在二00八年拥有核武
以色列人最担忧的意外事件是车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