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台白色巨塔 要增至十座

【大纪元3月2日讯】(自由时报导记者郭芳绮、魏斌、吴明忠报导)台湾台电公司设置在核三厂的三座风力发电机,商转后将进一步评估,未来可能在自有厂区范围内增设至十座,只要不超越厂区,国家公园法便无权可管。

恒春半岛每年入秋刮起“落山风”,一年长达五个月,平均风力逾七、八级,一向被视为台湾最适合发展风电的区域之一。

台电风工所工程师苏育辰表示,试运转后发现,三座间距约二百公尺的风机距离太近,前面一座风力机会阻挡后面风力机部分气流,实际发电效能可能比预期中低。

至于三座风机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估?苏育辰强调,依据相关环保法令规定,发电量超过五万千瓦才需要环评,三座风机发电量加起来最多不过四千五百千瓦,没有环评问题。

三座风力发电机工程属于台电“风力发电十年发展计划”第一期,被台电视为再生能源典范,但输出功率与核三厂单机装置容量九十五万一千千瓦相比,差距很大。

经济部能源会曾委托工研院能资所与中央大学大气物理所,对台湾地区风力潜能进行初步评估,但调查结果认为,南湾当地地形复杂,调查时缺乏落山风垂直结构观测资料,若欲进行大规模风电场开发,必须进行长期风场观测,并取得精密落山风垂直结构资料,才有办法进一步展开风能评估。

在核三厂开发再生能源的同时,已有日商在垦丁国家公园范围的边缘外,车城乡境内小尖山海滨进行多年风力发电妥适性评估,结果相当乐观,预计投入十四到十六亿元兴建十多座风力发电机,若今年招标顺利,二○○七年可完成建置,屏东县政府对此案乐观其成。如果上述两案并进,恒春半岛上的风力发电机便可能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势必引发更多景观冲突与争议。

——————————————————————————–

地方反应–粗暴决策 视觉污染

(记者魏斌、郭芳绮报导)恒春在地文史工作者普遍认为,在国家公园范围设风力机,既缺乏人文素养、美学概念,又欠缺与地方沟通的诚意,根本是知识权力傲慢下的产物。

非核台湾联盟执行长何宗勋认为,再生能源本来就该优先考虑环境、生态,风力发电并非废核下的唯一选项,不可混为一谈;恒春社区大学讲师蔡森泰也认为,风力机宣传再生能源的象征意义远大于经济效益,此一案例凸显台湾公共景观常由少数人决定,决策心态明显粗暴。

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解说员谢桂祯第一眼见到大风车,简直快抓狂,她认为,核三厂虽不在国家公园范围内,但连鹅銮鼻都能清楚看见,难道没有视觉污染?

“风力机真的很吵”,恒春拓真学会会长吴威德与潜水教练朱云玮同声批判,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影响居民生活,更可能影响候鸟迁徙路径、邻近海域鲸豚生态。

当地的荷园冷泉农庄老板吴淑萍认为,大风车怎么看都比核电厂顺眼,或许是住民为卸除核电厂威胁下,不得不的选择与妥协。

——————————————————————————–

专业角度–设计排列 风景双赢

(记者魏斌、郭芳绮报导)负责恒春古城修复规划的建筑师杨明人说,台电核三厂风力发电机虽然多少忽略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在不扰乱景观秩序的前提下,又能充分利用自然因子转换能源,称得上是种生态建筑。

三座风力机设计白色风翼,以海为背景,蓝、白色调组合,海风徐徐,让人仿佛置身爱琴海。

即使风力机不至于对垦丁国家公园景观造成冲击,是否就意味着这三座风力机与当地景观环境相容?

“这必须是有前提性的”,杨明人说,若能以建筑美学观点出发,在一个立体空间中,将风力机以环绕核电围阻体排列方式行进,形成风力机群体组合与围阻体间的相互呼应,就有加分效果,除增加美感,也为天际线留下美丽的惊叹号。

杨明人强调,任何建筑物首要考量就是与环境生态契合,如果风力机建筑群体能够形塑优美的人造景观,考虑增设第四座、第五座、第六座风力机,未必是错误的决定。

——————————————————————————-

(记者郭芳绮、魏斌、陈璟民、佟振国报导) 自然景观遭破坏的案例不胜枚举,早年恒春闻名的“风吹砂”砂河壮观,因佳鹅公路的开辟而不复在;随着国人对保育的重视,近年合欢山林立的拱墙及手机基地台更引发争议,如今拱墙已经拆除;台北市政府推动北投缆车兴建案也遭地方反对。开发与保育的战争仍在台湾各地上演中。

案例–佳鹅公路 破坏自然 救了观光

二十五年前,在现今的垦丁国家公园范围内曾有过一次惨痛经验。台二十六线佳鹅公路的开辟,加上不当栽种防风树林,风吹搬运砂砾的地景现象减缓,甚至停滞,台湾地理奇景“风吹砂”一夕“变脸”。

道路和树林切割砂道、阻断砂路,现在不只陆蟹得过马路才可辛苦爬到海边产卵,连砂子都得过马路!

荒野保育协会高雄分会长周民雄指出,公路总局为完成环岛公路的梦想,民国六十九年决定开辟一条横跨风吹砂的公路,连通鹅銮鼻到佳乐水,据满州乡公所估算,佳鹅公路开辟后每年到佳乐水的游客暴增到五十万人次,门票收入近三千万元,因此乐观其成。

当时台湾学者虽群起挞伐,佳鹅公路仍在争议声中建成。从此,一条横跨砂道,长约六十公尺、宽十公尺、厚度约六公尺的路堤,像风一样,让风吹砂累积成的砂河壮观,一去不回,夏天的雨水再也带不回昔日的砂,不再依循风吹、搬运、沉积的步骤,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与核三厂经验一样,当时佳鹅公路开辟时垦丁国家公园尚未成立,才造就另一个自然景观的遗憾。

但垦管处并未放弃恢复风吹砂自然景观,多次评估风吹砂景观恢复的可能性,八十五年,垦管处“垦丁国家公园风吹砂自然景观资源恢复评估规划”中,提出三种方案试图恢复风吹砂景观。

一是改道,再开辟一条从佳乐水连接台二十六线的替代道路,取代现行佳鹅公路行经风吹砂路段,二是道路地下化,三是建造高架桥,但无具体共识。

案例–合欢山顶 兴建拱墙 处长去职

合欢山主峰新建框型拱墙及行动电话基地台林立,引发过度开发、破坏景观争议,如今拱墙已经拆除,仅留简易观景平台及步道,未来山顶只留一座基地台,其余都将拆除,解决景观乱象。

两年前有民众向行政院投诉质疑过度开发与破坏景观,指称合欢山主峰顶的基地台杂乱无章,且大兴土木新建框型拱墙,引起当时的行政院长游锡堃震怒,太管处长叶世文为此遭撤换。

合欢山主峰诸多人为建设引发不少景观争议,在处长遭撤换后,太管处去年已将拱墙拆除,仅施设简易观景平台及步道。

现任太管处长黄文卿强调,合欢山主峰海拔三千四百一十六公尺,园区内的硬体设施以简单、配合自然生态为原则,主峰的拱墙、废弃军营拆除后,仅留几座碉堡搭配观景平台,植被复育则委托台大梅峰农场选择当地原生植物育苗,预计今年春季即可执行。

景观事件后,太管处积极建构完成行动通讯地下化机房,将协调各基地台整合共构,维护国家公园景观的协调与一致性。

案例–北投缆车 市府政策 区民反对

台北市政府推动北投缆车兴建案,地方倾向反对,全案已修正塔柱支数,现等待行政院决定,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倾向“有条件同意”开发。

市府新建工程处去年十月底再度针对北缆兴建案召开说明会,今年一月初更广发说帖给每一家户,配合电话访问争取民意支持。

新工处同时修正北缆计划内容,将缆车塔柱从三十三支减为二十五支,减低对环境的潜在性冲击,全案正在行政院经建会研提意见,预料近日会有结果。

八头里仁协会理事长陈慧慈则认为,阳明山区已遭人为过度开发,地理景观饱受摧残,岂能再引进缆车,此外,阳明山的交通可及性高,增加北缆效益有限。

陈慧慈表示,北投区的林泉、长安两里里民大会均以绝对多数通过反对兴建北缆,并要求与市府进行政策辩论,但市府置若罔闻,且说帖已预设立场,电访结果也未公开,公正性大有疑问。

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秘书詹德枢则表示,北缆的用地、路线在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预先评估环境影响”,去年经内政部国家公园计划委员会审议通过,认定缆车开发对当地环境“尚无重大不良影响”。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