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

两岸作家谈新著及心路历程

【大纪元5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朱江报导) 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纽英伦分会暨哈佛文化工作坊于5月7日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大礼堂举办《台湾传统周》文学讲座及新书书展活动,两岸华文作家,畅谈各自新作及心路历程。作家黄美之认为文学是个人情感的构架﹐她一一诉说谈《沉沙》、《伤痕》中作品的缘起,她认为“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三尺头上有神灵”。

张纯瑛《漂鸟集》译自泰戈尔《漂鸟集》。她介绍这位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名门之后的泰戈尔从锦衣玉石而后体验平民甘苦﹐诗中体现出的悲天悯人的一种宗教情怀﹐她的译文尽量表达出原著的朴实与精炼﹔《情悟天地宽》,获2001年侨联总会散文类第一名﹐有评曰“对台湾不能忘情﹐对美国不能取舍”。

张凤说继首次《哈佛缘》新书会后﹐成全了诸多友人的新书会﹐这是为她第六本新书介绍﹐张凤说《哈佛缘》收集为人瞩目的哈佛及名人﹐也开启了之后书写哈佛的潮流﹐这使得她的《哈佛缘》有一些原创性。张凤表表示在哈佛多年﹐除笔耕外﹐还是希望如桥如渡﹐帮助哈佛的前后来者﹐兼容与互通。

卢新华以《伤痕》开始了他的伤痕文学的创作﹐刻划了文革对社会造成的身心的伤痕﹐他说之后伤痕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的短命也是由于政治的原因。新著《紫禁女》透过一个女子的身体经历﹐影射出今日中国“只要人欲﹐不要天理”的社会现象的反思。

陈瑞琳《走天涯─我在美国的日子》、《蜜月巴黎─走在地球经纬线上》以游记题材书写情怀﹐她说没有因移民而荒废她最热爱的文学写作。李建军酝酿出大陆畅销生肖及星座书《生肖运程》、《每日运势大公开》,听众饶有兴趣。

王正军在母亲节回忆母亲往事﹐说到一位故交曾是满清末年派到哈佛留学的学者,学成后毅然返国,岂料文革先生被打成美国特务,惨死国内。太太与儿女重返美国,长叹一声说:“爱国!谁都爱国!也得想想人家让不让你爱!”﹐也道出王正军的心路历程。她畅谈六十万字的《哈佛之恋》﹐集多年构思写出知识分子的生活、价值观﹐以跨国恋情﹐描绘赴美两代人的不同命运﹐在大陆已发行该书和录音配乐小说。

李敖初恋情人王尚勤读《李敖为谁哭泣》序言《四十年来云和月》﹐回忆其兄《王尚义和他所处的时代》中的往事。她也直言希望作家多与新闻电视等舆论界联络﹐对社会起到更大的影响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