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乐于助人信念 滕西华工作的发动机

【大纪元5月15日报导】新世纪女性勇敢追梦系列专题报导四(中央社记者林鼎尧台北十五日电)年纪仅三十出头,担任中华民国康复之友联盟秘书长的滕西华,谈到自己如何在社工界“年少有成”时,她笑着说,“我只是好强地喜欢帮助别人而已”,乐于助人的信念是工作的发动机。

六十二年次的滕西华,履历相当显赫:康复之友联盟秘书长、行政院社会福利推动委员会委员、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促进身心障碍者训练与就业推动委员会委员、劳委会职业训练局社区化就业服务巡回辅导暨评鉴委员、台北县身心障碍者就业基金专户专业辅导团顾问及身心障碍劳工职业辅导评量中心辅导顾问、全民健保监理委员等。

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她在同年龄的人汲汲追求财富与事业成就时,愿意投注如此多的心力,在这些多半是无给职的社工职位?

滕西华告诉中央社记者,或许跟个性、过去的经历都有关吧!家住云林的她出身所谓的“芋头蕃薯”家庭,父亲是外省人,母亲是本省人,自幼邻居和亲戚就不看好父母的婚姻,这件事刺激到她,让她作事很好强,积极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与表现。

然而,这种个性却让她在成长过程,饱受人际关系的挫折,同学总以为她太爱现、喜欢出风头。上斗六高中时,她因为想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转而向师长及辅导老师求助。

藉由长辈的开导及鼓励,她学会敞开心胸,面对自己,找出与同侪的相处之道。受到帮助的她,在当时立定决心往社工界发展,希望可以回馈别人。

填大学志愿时,她仅填了十几个社工相关科系,最后分数刚好排到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

上了大学,滕西华就积极寻找社工的相关实习机会,跑到医院从事志工三年,结果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在体系庞大医院或公部门工作,因为她总是拼命想帮助病人和家属,却因大机构的科层重重,让她为效率问题跟院方吵架,“病人在那边受苦,却还要传一堆公文才能帮助他们”。

毕业一年多,她进入台北康复之友协会,开始为精神障碍的病友服务。

滕西华说,她与精神病友、政府与民众进行第一线的接触后,发现大环境有许多令她灰心的问题,又觉得自己较适合政策倡导面的工作,就在一次与康复之友联盟首任理事长会谈后,转入康盟工作。

滕西华在康盟爬升很快,民国八十八年进去,八十九年底就升到秘书长,当时距离她毕业才四年多。

滕西华认为,头衔虽然好听,但由于国内非政府组织的生存环境不甚理想,她曾有一年仅领到新台币十多万元的纪录,当时思考是否要打退堂鼓,但好强的个性发挥作用,让她硬是撑过来了。

清楚自己人生目标在那里的滕西华,在康盟作出一番成绩后,逐渐获得相关单位的重视。她说,这几年,政府在制订社会和劳工政策时,都还尊重民间团体的意见,在因缘际会下,能够进入许多公部门担任类似顾问的职位,更进一步提供建言给政府参考。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女性的世纪,而年纪轻轻就成为社工界要角,滕西华也因此遭遇许多挑战。

其中,当面对有人问长期从事社工运动是否会感到疲倦,自认是“勇敢追梦”的她却说,最累的是为了服务社会要吸收许多知识,但获得别人的感谢时,一切辛苦也就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