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 又一家外资退出中国乳品市场

标签: ,

【大纪元8月26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电)继卡夫、达能、雀巢等国际品牌相继在中国市场失利之后,在全球乳品业排名第五、意大利排名第一的帕玛拉特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后,决定结束在中国的投资,以一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给南京奶业集团控股的南京卫岗乳业公司。

北京青年报报导,意大利帕玛拉特乳品集团早在一九九六年就进入中国市场探路,并在二零零一年以总投资八百五十万美元和南京奶业共同成立帕玛拉特南京乳品有限公司,拥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股权。

报导指出,公司成立后,由于产品定位、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原因,始终达不到日产五十吨的目标,一直处在严重亏损状态。到二零零三年四月,帕玛拉特和南京奶业签署三年托管协定,在不撤资、生产线和工艺、配方及商标都依然归中方使用的情形下,企图挽救在中国的市场。

但在当年十一月,帕玛拉特总部爆发四十亿欧元的财务丑闻,公司面临倒闭的危机,意大利政府出面挽救,但决定全面收缩在海外的亏损企业业务、转让股权,南京的公司也因此在去年五月停产。

报导指出,除受到总公司的财务危机影响外,帕玛拉特和其他外国乳品业者一样,在中国投资都遭逢到“水土不服”的毛病。

  报导引述南京金阳光乳业总经理李明霞的话指出,中国乳业虽然是一个朝阳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潜在市场。但和国外企业最大不同点在于,整个乳业市场是一个微利行业,有时候一瓶奶只赚几分钱,“像老外这样花钱,没有几个企业不垮的”。

  报导同时引述一位帕玛拉特南京公司前员工的话说,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直没有实现本土化,大量从国外引进,使帕玛拉特南京工厂背上了昂贵代价。许多高层主管光是家属、子女到南京安家落户,住希尔顿或中山陵的豪华住宅,一年下来开支就要两百多万元人民币。

另外,帕玛拉特南京工厂成本就比南京本土企业高,在产品营销上又不符合本土特色。产品定价高、产品线窄、市场覆盖面不宽,单一发展高端乳品市场,将乳品消费最大消费群体工薪阶层排除在外,也是最大的败笔。

  不过报导也表示,一个个从中国液态奶市场全面撤退的外国企业,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它们给中国乳品企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像利乐包、袋装高温保久奶等和国际乳业界接轨的新包装,都是这些国际乳业巨头进入中国后带来的,改变了过去主要靠奶瓶子为主要包装材料的旧格局。

  同时他们引进的新技术,使中国乳企生产硬体水平从过去跟国外有至少二十年的差距,缩短到目前基本和世界同步的标准。外资企业在品管上严格把关到近乎苛刻的坚持,给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报导指出,目前中国的乳品企业在营销中采用的广告轰炸、宣传招贴画以及捆绑式销售、超市和卖场产品陈列、堆头等招数,也都是从这些外资企业学来的,可以算是中国乳品企业的启蒙老师。

相关新闻
外资8月1日至12日净汇入1.18亿美元
外资企业仍是中国技术进口主体
专家评外资购买中国银行10%股权
台股宜观察颈线6180点是否能发挥有效支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