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台健保局监控失能

【大纪元8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魏怡嘉╱特稿

台湾健保IC卡自九十三年一月全面上路,迄今一年八个多月,在发卡之初,健保局一再强调,健保IC卡可立即上传医疗资料,杜绝医疗院所浮报、虚报。事实上,并非如此,五百多家医疗院所溢刷健保卡,诈领健保费逾亿元,健保局在有了IC卡后,仍后知后觉在一年半以后才专案稽核发现,如此IC卡的后端监控功能,跟旧纸卡又有什么两样。

健保局斥资四十多亿元建置发放健保IC卡,并评估健保IC卡的立即上传监控功能可为健保杜绝上百亿的医疗浪费及浮报、虚报,健保IC卡是否真能有此效益尚待观察,但成事在人,无心做好监控,就算有再好的监控工具都是枉然。

目前医疗院所均可依健保局的要求,做到每天上传当天医疗相关资料,但上传之后呢?健保局根本就没有每天管理并监控这些上传资料,这些资料徒然躺在健保局的电脑中心,跟纸资料一样地一天天往上堆,最后成为健保局的档案分析资料,健保IC卡完全丧失立即监控的功能,与过去旧纸卡相较,实在强不到哪里去。

讽刺的是,过去旧纸卡民众还可从卡片背面,立即看到自己的卡片是否遭到医疗院所溢刷,但改成IC卡后,民众根本无法得知,虽然溢刷健保IC卡对民众的就医权益不会产生立即的影响,但健保费是民众缴的,一旦不肖医疗院所群起A健保费,造成健保亏损,进而调高保费,还是由全民负担,所以民众当然有权利监督。

面对健保局声称,从去年初至今,估计有二十五万笔刷卡资料异常,且根据健保局统计,部分医疗院所挖空心思A健保费,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健保局更应亡羊补牢,思考补救之道,如何让民众在每次就医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就医次数。

在健保局未有补救措施之前,民众只能寻求自保,就医挂号时,要紧盯健保IC卡不要离开视线,健保IC卡不要随便寄放在医疗院所,每次刷卡后就问挂号人员,自己已经就诊几次,避免成为医疗院所溢刷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