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点滴(3)

朱长超:何处是家园

朱长超

人气 1
标签: ,

【大纪元9月5日讯】1999年,甘肃民勤县中渠乡煌辉村农民张金文要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故乡了,行前请邻居们吃了一顿饭,大家喝着说着,一个个痛哭起来。他们都面临着失去家园的痛苦。第二天,一早,张金文用破麻袋装着锅子被子,来到祖坟前向着父亲和母亲的墓地叩了头,就向着内蒙方向走去。他牵着一头骆驮,领着全家前去内蒙投靠一个亲戚。他不时地回头看看自己的旧屋。茫茫黄沙,一直逼近着他的家。未来的路会怎样,他不知道。他们一家和骆驮在沙漠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他起后,他家的房屋上可以利用的木头什么的,很快被村里的人拿去。如今的民勤,一枝一木都是宝贵的。

远走它乡的不只是张金文一家。2004年,这个县外移120户,620人,近十年来,外流6480户,26400人。以前,煌辉村有1300多人,这几年络续走了近1000人,还剩下300来人。专家们估计,再过17年,民勤县的绿洲将不复存在,县里所有的居民将移居异乡。那时,民勤县东侧的腾格里沙漠和西部巴丹吉林沙漠将在民勤会师,民勤将成为新时代的楼兰。古代的楼兰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商贾云集,驮铃叮铛,后来却成了沙漠中的废墟。

谁不爱自己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谁愿意背井离乡远走它乡?人们实在是无路可走才远走高飞的。未来的路会是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肯定未来的路很难走,谁知道将来家在何处,人在何处?但是没有办法,黄色红色青色的沙漠像是发疯的野牛,不断地向民勤县逼近,兵临城下,不走就是死路一条。沙漠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前进着,它掩埋地田,刮起土壤,移动沙丘。全县2500万亩土地,2288万亩成了沙漠,占总面积的96%,只剩下4%的土地在苟延残喘。近年来,又有十万亩土地沙漠化,395万亩土地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退化。“朝是良土夕是沙,不知何处是我家”。古代悲怆的民歌,如今成了事实。2000年,民勤县赖以生存的红崖山水库全湖干涸,裸露出了湖底,在湖里生活了多少年的大鱼变成了一堆鱼骨。干涸的湖底又成了风沙之源。地表水用光了,就用地下水﹔浅层的地下淡水也很快消耗殆尽,要挖25米以下才能打到水,但是水质又咸又苦,连牛羊也不肯吃。没有了水,坚强的胡杨林渴死了,沙枣林干死了,防沙固沙的先锋柴弯也成片地热死了。现在居民喝水要用300米以下的深井水,这是冰川时期留下来的水,喝一点就少一点,剩下已经不多了。民勤的绿洲变成了茫茫沙漠。沙化的同时伴随着气候的恶化。一年365天,有139个大风起沙的日子,风沙带着热风,夹着沙子,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样的生存环境,人们无法生存,不得不举家出走,走上背井离乡之路。

不过,以前的民勤不是这样的。如今沙丘起伏的地方,几十年前是称为东渠乡,泉山镇,有大湖,有芦苇,有水草,有牛羊。这里有条河叫石羊河,河里流着清清的水﹔有个湖名青土湖,湖里碧波荡漾,湖畔牧草丰茂。湖有100平方公里,一些老人们回忆,他们的少年时代,看到湖边的芦苇有一人多高,湖畔天鹅成群,大雁往来,野鸭嘎嘎。但是,随着上游人口的增加,用水量激增,于是纷纷截拦青石河的水﹔并且到处建水库,这里建一个,那里建一个,石羊河的水渐渐流不到青土湖了,青土湖仿佛生了重病,一天天面黄肌瘦。1950年,流入湖里的水量为5.4亿立方米,到了2000年,流入湖里的水量只有0.8亿立方米,大跃进年代,人们大砍大伐,使自然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后来,人们又垦种荒地,大种粮食。人类肆意地糟塌着自然,自然开始是忍着,一点一点退让着,终于,它忍不住了,于是向人类发起报复。

类似的问题不仅发生于民勤县。全国发生严重生态问题的地区还有不少。北京的沙尘暴频频发生,长江的频发大水,渭河平原的水淹,都是生态恶化的反映。而且,民勤大片土地沙漠化后,成了沙漠的根据地,助长了沙漠的声势,沙漠有可能大举进军,进逼离它不远的武威和金昌两座古城,如果这两座古城沦陷,富饶的河西走廊也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而且,民勤的沙漠已经成了新沙源,每年春天刮过北京城的风沙,相当部分来自民勤。

那些全家牵着骆驮不知何处是家园的农民,是新时代的生态难民。全国这样的生态难民并不是个别的。据学者们的研究,

  全国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
  缺水城市中,半数以上的城市严重缺水﹔
  特大城市几何全部缺水,
  50个城市已经进入缺水危机状态。
  所有的缺水绝大多数是水质性缺水,是污染引起的缺水。

生态问题,是发展中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的发展,应该如温家宝所说的,是要和谐的发展。但现在的发展,政治和经济不太和谐,人与人不太和谐,人与自然更是很不和谐。政治经济的不和谐,政治阻碍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使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贫富悬殊,社会矛盾深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在受到动摇。自然是衣食之源,它提供着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和生态环境,提供着发展所必须的种种资源,失去了自然的保护和润泽,我们的发展就没有基础,我们的生存就失去了物质的供应。

唤起全民的生态和环境意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如果在搞现代化的同时,我们却在创造着一批又一批的生态难民,这将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啊!

转载自《网路文摘》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垦丁国家公园  雨林之秋生态之旅
南县黑琵野鸟学会 生态保育暨解说师资研习营
台南市将首办2005年世界水鸟会议
肠道菌群失调症与腹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