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让子女上好学校 北京家长把户籍迁到公厕

【大纪元10月5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五日电)中国家长为了让子女上好学校,真是使出千方百计;据报导,北京一位重点学校的老师发现,班上十几名新生的住址完全一样——都是学校附近一个公共厕所的号码。

新华网报导说,小学生入学和小学升初中之前,总有许多家长拿着“短函”、“票子”拉关系,为孩子上学奔走不休。

为了让孩子就近进入一所好学校,他们甚至想方设法迁移户口,而把户籍登记在好学区的公厕,也成了一个办法。

报导形容,上好学校难,上好学校贵——“择校”之痛是义务教育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均衡、校际差异过大导致的必然结果。

报导说,中国义务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到了数重点学校,有多方面的原因。

北京市八中校长台峰认为,第一、教育投资严重不足,使优质教育资源显得更为稀缺。第二、其二,对教育官员而言,抓高考分数,将资源集中到少数几个重点学校,无疑是“快出政绩、出好政绩”的重要途径。

第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政令口号,干扰了正常的教育工作。第四,整个社会的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客观上深刻地影响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

报导说,针对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择校问题,九月一日开始施行的新修订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这项法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对于新义务教育法能否治愈择校痼疾的问题,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教育均衡的难度不容低估,其全面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