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让他们活下去 三大团队联手

【大纪元11月1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四岁的蔡琼美是神经母细胞瘤病患,小小年纪的她,抗癌路走得曲折、艰辛。两岁时,爸妈发现她走路越来越没力气,带着她到处求医,却找不出病因,半年后她竟不能走路、大小便失禁,送到台大医院后才发现,肿瘤已达二十公分。

当时蔡琼美的神经母细胞瘤已压迫脊椎神经,医疗团队先进行化疗将肿瘤缩小,再由台大小儿外科主治医师许文明,经十小时马拉松式开刀,小心翼翼地将腹腔与脊椎周围的肿瘤清除干净,如今已逐渐恢复行走能力。

神经母细胞瘤是第四大儿癌,发生率约为百万分之四到八。许文明医师表示,肿瘤主要生长部位在肾上腺与脊椎两侧交感神经炼,部分肾上腺肿瘤会分泌肾上腺素,引发血压升高、面潮红等现象,曾有幼童因血压飙高,竟死于脑出血。

台大小儿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卢孟佑表示,台湾因七成病患发现时已是三、四期,五年存活率平均只剩二十八%;若能及早治疗,五年存活率最高可达九成以上。

国内神经母细胞瘤病童存活最长至今约十七、八岁,多年前在台开刀后,募款赴美进行高剂量化疗与骨髓移植,犹如ALD张家三兄弟翻版,这名女童后来治疗成功,至今未再复发。

为改善台湾神经母细胞瘤病患存活率,台大医院结合中研院、国卫院等专家,成立神经母细胞瘤医疗团队。台大核医部主任曾凯元表示,台大已和核能研究所研发高剂量碘一三一标记MIBG,明年将用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试验,让国内病患不再需要到国外求医。

小档案:神经母细胞瘤

症状:变化多端,包括下肢麻痹、呼吸困难、肝肿大、熊猫眼、体重下降、贫血、淋巴肿大、发烧、躁动不安。

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切除犹如“剥橘子”,要在不破坏橘络(神经、血管 )下,将橘子肉(肿瘤 )取出,动辄需要耗费五到十个小时。

分级:依基因表现可分为高、中、低危险三型。低危险病患就算肿瘤没切除干净,预后仍相当好;高危险群就算切除干净,术后仍需配合高剂量化疗,因此不宜切除肾脏;中危险群则需尽力把肿瘤切除干净,即使牺牲一颗肾脏也值得。

(整理:记者王昶闵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