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台大教授克洛尔百年纪念历史文物展今开幕

【大纪元11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三日电)二十世纪躲避纳粹而辗转来到台湾大学前身台北帝大物理系任教的德籍教授克洛尔,对台大物理系早期发展功不可没,一九九二年病逝,今年适逢百年冥诞,台大物理系特别在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室举办克洛尔教授百年纪念历史影像文物展,展出到月底,欢迎大家踊跃前往参观。

台大表示,克洛尔教授一九0六年在德国出生,在布列斯劳(Breslau)接受大学教育,二十四岁获得物理博士,随后在莱比锡追随量子大师、一九三二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海森堡,并与氢弹之父—泰勒成为同事。

二次大战期间,纳粹在德国盛行,克洛尔对纳粹暴行颇有微词,加上喜爱东方文化,面对可能遭受责难,他接受学校安排,与东京大学前身东京帝大物理学家、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朝永振一郎进行交换访问,一九三七年到东京,一九四一年到台北帝大,就在台大任教到退休。

日据时期克洛尔教授医学预科学生德文,台大物理系成立后,转任物理系副教授,从事教学研究,一九五0年他独自完成固体比热方面的理论研究,这篇文章刊登在一九五二年日本京都出版社的“理论物理发展(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期刊上,这是台大物理系教授在国际科学期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一九五0到六0年代,除了研究工作,克洛尔可说一手独撑大多数物理系高年级的理论物理课程,包括量子力学、相对论、统计力学、物理数学、电力学和理论物理等;当时台湾物资缺乏,学术尚未起步,许多教师纷纷离去,他却坚守系上,勤勉为学的精神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助教和同事,对物理系早期发展功不可没。

台大物理系举办的克洛尔教授百年纪念历史影像文物展,展出内容为其手稿、生平纪事、生活故事点滴等,希望能够吸引跟他有往来的人士前来参观,更希望社会大众能够认识这位默默耕耘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