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

美南作协邀余光中主讲“诗歌与音乐”

休市市长怀特定2月11日为余光中日

【大纪元2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金沙休斯顿报导】2月11日(星期六)上午10点30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教授应美南作协邀请,在侨教中心展览室举行演讲,题目是“诗歌与音乐”。演讲分成两部分,上场是理论介绍,下场是诗歌朗诵。这是侨务委员会文艺体育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赞助,美南华文写作协会主办。

余光中是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人,早年逃避中共匪祸,前往台湾,毕业于台大外文系,来美后取得爱荷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在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目前是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他的作品很多,诗集有“白玉苦瓜”“武陵少年”“天狼星” ﹔散文有“逍遥游”“日不落家”“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翻译有“梵谷传”“老人与海”等等。岂只著作等身,更是桃李满天下。

  

在开场介绍中,美南作协会长胥直萍、前任会长石丽东及侨教中心副主任阎树荣分别发言,石丽东并宣布休斯顿市长比尔‧怀特将2月11日定为余光中日。余光中的旧日学生欧阳美伦代表其他学生向余光中教授致意,说到当日课堂上种种教诲,形容余的诗歌语句精炼,朗诵起来像云,像金黄色的水仙花,在微风中翩然起舞,在大家的心中播下千千万万的诗歌的种子。

余光中表示,诗、画、乐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个三角,特点是都要在内心相通。如果不能够在内心受到感动,就不是好的作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由作者安排节奏次序,很难加以打乱,将音乐的末节移到别处或起点。绘画的作者事先不必安排节奏次序,但是它的内容是属于空间的挥洒,是属于空间的艺术。至于诗歌,作者必须安排次序,既占空间,也占时间,即是节奏又成意象,所以处在乐与画的中间,可以说是比乐与画更高,也自然地将两者综合。

余光中表示,诗、乐、画三者相通,如果把它们比作一个金字塔,诗歌就是塔尖上的瑰宝,它下面是绘画和音乐的全力支持。比方说,诗中有画,让王维画柳宗元的诗,他就一定会有效的选取画面,来表现空间的广阔。而诗歌的韵律当中可以清晰的看见音乐。

余光中说,中国的诗歌从自《诗经》开始就已经是歌乐。楚辞、汉乐府、唐近体八韵、宋词、元曲,都和歌乐密不可分,诗词都要吟唱,古诗本身就有音乐性。比方歌“长恨歌”、行“琵琶行”、曲“渭城曲”等。而英文的短句或诗就没有吟唱的音乐因素。

说到朗诵,余教授表示,如果把写诗看成是作曲,朗诵就是演奏,是对诗歌进行诠释。诗歌中的节奏和音调与民族语言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在诗歌翻译中,意象的东西比较容易翻译,而节奏和音调难以翻译的原因。音调能否打动人心,是对诗的考验。就音调和意象对诗而言,音调的重要性甚至要胜过意象。

余光中在下半场的诗歌朗诵中,用他自己的作品清楚的表达了他的论点,虽然不是古诗,遣词用句的音乐性依然使人惊叹。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