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园地

童年生活点滴:十年往事─ ─我们做了快乐的助养人

学校向隅的一间旧教室,是同学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那就是“师生合作社”。一下课,合作社外马上大排长龙,负责督导的老师到了场,维持秩序的打工同学也就了位,大门一打开,开始进场,整个屋子里人山人海般,挤得水泄不通。

有人买簿子或纸笔,买饼干、糖果、饮料的更大有人在。每个人走出“师生合作社”,手上都是一大包一大包的满载而归,回到教室里,便开心的享受起美味可口的点心。

这是十几年前校园特殊的景观,“师生合作社”有如现在的大卖场,东西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但是,同学们大量的食用点心,包装纸或塑胶袋很快就装满了垃圾箱,接着更泛滥流落到周遭的地板上,值日生整理了好几次,教室里仍然到处是垃圾。此情此景,大家都颇有怨言。所以为了减轻值日生的清理负担,也为了让学生养成节省零用钱的习惯,老师只好请同学停止购买零食,希望同学吃好正餐就好。此令一下,同学齐声喊:哇!

过了不久,在周末的集会上,周同学举起手,向老师提出建议:“老师!请给予方便,下课时让大家买零食。”同学们异口同声纷纷表示赞成。老师只好再次成全大家的需求,但是附加了一项条件:凡是购买零食的人,不管消费量大小,每一次交1元;请托别人购买的人也一样。由专人记录姓名和款数,月末累积300元寄到家庭扶助中心,如有不足由老师补足。因此之故,三年甲班从此做了个快乐的助养人。

这个方法订定之后,大家买得开心,交钱也交得快乐。就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同时做了件好事,这些大家累积起来的钱,钱透过家扶中心,协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儿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个特别的做法、美好的消息传了开来,许多位老师也纷纷响应,加入了助养人的行列。

如今回首,已过了十几年了,这群正行善心的小孩,已完成了中学或大学教育。相信这群善念正行难能可贵的孩子,内心深处仍然过得踏实,时时处处都会是个受人欢迎的好人。因为,在他们还稚小纯真的时候,心灵就已经能认同家庭扶助中心的宗旨:取之于社会,惠及于亟需协助的幼童及家人。从小培养了如此善良的胸襟,这不就是未来幸福的永久保障吗?

转载自:台湾大纪元时报@(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