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好评

凌锋:台湾国家认同大辩论

【大纪元3月7日讯】陈水扁提出废统,马英九则提出尊重人民的台独选项,都在台湾引起激烈争论。看似两岸问题,实关国家认同:归附专制中国还是选择民主台湾?这场辩论将持续到二○○八由大选来定胜负。

今年元旦与黄历新年,台湾的陈水扁总统先后抛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及“废统”(废除国统会与国统纲领)主张,引起台湾内部的争议与美国的关注。从表面上看,政府的两岸政策出现变化,实质上则是牵动了国家认同的问题。

阿扁废统:各方高度反应

蓝营的反弹在预料之中,他们一直认为台湾对中国还不够开放,表现在台商对中国的投资金额还订有上限,特别是“三通”(其实是直航)还没有实现。因而认为它是台湾近年来经济没有改善的主因。而阿扁这些政策的转变,更是对中共的挑衅,恶化两岸关系。

美国一份杂志披露美国总统布殊对阿扁讲话的反应是“他又来了”,亲蓝媒体更大肆炒作美国的不满,甚至认为布殊会在四月胡锦涛访问美国时当众修理陈水扁,一片幸灾乐祸之声。但是美国国务卿赖斯二月中旬在国会表示,美国有义务协助台湾自我防卫;她还说,在一个中国政策的同时,也支持台湾的民主,而且在符合美国的政策之下,让台湾有机会参与国际社会。

绿营虽然对阿扁的“坚定表现”大为赞赏,例如总统府资政独派大佬辜宽敏(已故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同父异母弟弟)就改变他对陈水扁的批评而转为认同,因为阿扁坚持了本土路线;前总统李登辉则担心阿扁还会有变化。但是民进党内部则传有不同声音,认为“积极管理”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对“废统”虽不反对,但认为手法不够细腻。而民进党的新班子为加强党内民主与实现“党政合议”,内部可能在三月中旬后开展对两岸政策的大辩论。但是党内对有无必要辩论也有不同看法。

然而比起阿扁的两次讲话,马英九出访欧洲所产生的风波,更关系到国家的认同问题。这不但是马英九可能成为二○○八年的总统,还因为马英九颠三倒四的言论与国民党内部的不同反应所致。

马英九统独立场不断变化

马英九在出访前,就因为提出“统一是终极目标”、“希望国青团培养出一个胡锦涛”的言论引起舆论大哗,也引发民众的不安。因此出访的讲话格外引起关注。马英九也了解这一点,所以立场有所调整,但是自夸“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马英九,也犯有机会主义摇摆症,立场一直在变,不但把蓝营人士搞得团团转,引起连战、王金平、宋楚瑜从不同角度的批评,连中共也表达不满,也更加强绿营的攻击火力。

马英九立场的不断变化,表现在从“终极统一”转为“维持现状”,再转为台独也是选项,最后再说明台独是台湾人民的选项,但不是国民党的选项。也从“终极统一”改为统独由人民决定,但是后来他眼中的人民竟是“两岸人民”,与民进党及美国认为台湾前途必须得到台湾两千三百万人同意不同,显示他的“大中国情结”。至于中国大陆人民如何来决定台湾的前途,他没有具体说明。

这场风波中国民党有一个不寻常的做法,那就是二月十四日在亲绿的“自由时报”刊出由马英九亲自审阅的半版独家广告“台湾的务实道路”,其中一句“台湾的未来有很多可能的选项,不论是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都必须由人民决定”。这个广告显然是为了拉拢绿色选民,但也因此引发蓝营内部的争议。

但是真正引起台湾民众忧虑的,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马英九在伦敦发表演说或回答问题或接受采访时,对两岸关系发表许多看法,他表示中共防独重于促统,这是这几年来政策上一个很清楚的转折。他还说,中共现在认为有一个维持现状的台湾对大陆是有好处的,也让大陆有一个可以对照比较的对象。

国民党的做法竟要取悦共产党

首先,马英九凭什么说现在中共“防独重于促统”?它的“统一战线”改名为“防独战线”了吗?它的扩军备战只是为了“防独”吗?至于说维持现状可以让中共有一个“对照比较”的对象更是荒唐,难道中共把台湾作为中共实现民主的样板?还是作为丑化民主的典型?如果中共有能力“解放台湾”,还会让两岸如此维持现状吗?

在伦敦政经学院的演讲中,马英九说:“近年来一些台湾的政治人物主张台湾应该藉由制宪正名、切断与中华文化的脐带、升高内部的省籍对立、挑起两岸间民族主义式的仇恨、压抑两岸交流、与对岸军备竞赛等,遂行单边的分离主义计划,但我完全无法认同这种思维。”这是马英九罔顾事实的说法。台湾一些本土政治人物为了自保而与中国做出全面区隔可以理解,是否合适可以讨论,问题是为何马英九只字不指责中共?一直要解放或统一台湾的是中共,而不是台湾的政治人物;搞军备竞赛的也是中共,这从这些年来军费的开支的膨胀就可以看出来,八二三炮战,九六年向基隆、高雄海域发射导弹,难道都是台湾挑起的吗?适当的防御性军备也算军备竞赛?而且自从民进党执政以后,拒绝承认与来往的也是中共。去年通过的反分裂法更是挑衅与改变现状之举。马英九在国际上丑化台湾而美化中共;力图与共产党和解却不愿与执政党和解;显示他认同中共更多于认同台湾。

问题还在中共的反应。对阿扁的主张,北京低调反应,避免为阿扁加分;但是对马英九的讲话及国民党的广告,国民党高层透露,北京急电国民党表达强烈不满、关切与疑虑;同时,还不客气的直指国民党立场反复可能违背“连胡会”共识,要求国民党阐释“台独选项”讯息的思维与动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更教训马英九“很不像话”;他还认为,中国赞赏国民党与马英九是因为国民党反台独,马英九在欧洲发表的言论,中国是不能接受的,尤其在报纸上登台独选项的广告,中国无论如何更不能接受。为了灭火,马英九命令随行的国民党文传会主委兼发言人郑丽文火速奔回台湾解释北京的反应并没有那样严重。不过从北京大兴问罪之师也可以看出连战已经把国民党卖给中共,国民党变质,共产党就不收货了。国民党的任何做法要共产党同意,还要共产党赞赏,这个党是认同民主台湾还是专制中国,不很明白了吗?

无限制投资中国无异于卖台

正是国民党与马英九对中共的幻想或“联共制台”,迫使有意走中间路线的陈水扁只能回到本土路线,以维护台湾的主体价值。其实,何止政治上的国家认同,就是经济上,是维护台湾的经济主体地位,还是完全倒向中共,也是国家认同的问题。不久前美国国会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全世界对中国的投资总额是五千六百亿美元,其中有一半,高达二千八百亿美元是来自台湾。如果台湾的经济正如统派人士所说一塌糊涂,就正好显示这样多的投资对台湾并不有利而是有害,那怎么可能无限制的开放?何况中共对台湾的敌意,就在于要掏空台湾,且“以商围政”来达到统一的目的。

二月上旬,中华知识经济协会发表台商在大陆营运调查报告说,过去三年,在大陆经营获利台商数量逐年减少,三年内比率减少两成,去年亏损台商超过全体半数以上。在中共拒绝台湾官方可以进入中国维护台商权益的情况下,台湾也就只能在国内采取“戒急用忍”或“积极管理”,以避免更多的台商堕入陷阱。有些台商“钱进大陆,债留台湾”,而他们在中国又以亏损居多,在这个情况下还鼓吹无止境的投资中国,那不是将台湾出卖给中共?

但是不论马英九如何认同中国,在台湾这个民主国家里,马英九不得不表示对台独主张的尊重,这点显示台湾与中国的根本不同点,也是台湾与香港的不同点。然而在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以前,与中共讨论统一问题,只能助长共产党的气焰,可惜国民党与马英九对此毫无认识。而在中共拒绝民主化以前,能够摆脱中共专制统治的政治势力也应该支持,也才能形成对中共的压力,这也是中共在夺取政权以前的主张呢!

台湾社会所出现的这场大辩论,将继续进行到二○○八年,将影响台湾未来的前途。

转自《开放》2006年3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