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专家:六大生活关键应用更应重视人文社会

【大纪元4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一日电)行政院第26次科技顾问会议讨论六大重点领域U化生活关键应用,内政部提出食医住行育乐六大领域的应用方向,不过与会专家不担心科技的应用,反而担心伴随而来的社会、人文、文化的介面问题。

为了建构全面E化的网路环境,提供安全便利的优质生活愿景,因此在U化的各项生活关键应用必需要跨部会整合,例如“居家用品感测网路化”、“优质社区安全防护”、“情境式学习服务”、“生产履历商品服务”、“推动紧急医疗资讯网”。

这些U化生活的应用都是民众未来切身所需,增加非常多的便利性,而且攸关台湾产业的竞争力,不过与会的学者专家不担心科技本身的问题,反而涉及人文、社会、文化等层面的问题才真正要关心。

中研院院士孔祥重表示,这些都是未来的愿景,但从现实面来看,有多少真正在执行?老人医疗照顾方面,有多少医院或病人家中有无线监测的收发设备?

中研院副院长赖明诏则从消费者的接受度与心理感受着手,他说,有老人愿意戴感测器在身上吗?一个人动不动就被监测,心理感受又是如何呢?因为不愿被人监视,所以更需要社工人员的参与,因此在发展U化过程时必需要有更多专家参与。

此外,当国家在进行大型科技计划时,更要考量社会系统、法规、文化的问题,日前ETC电子收费就是一例,例如监测老人家的生理状况,或许老人家为了尊严和颜面,并不愿意戴一大堆感测器在身上,因此可以利用科技将感测器设计在手表上,便可化解一些心理层面的问题,由此可见社会知识往往没有被考量到。

中研院长李远哲更说,回来台湾12年,历经多次紧急医疗的场合,医疗界都希望争取病人送医前在救护车上即可进行初步急救,并发送所有病人的生化资料到医院,医院马上准备相关的医疗用品;但这种理想需要许多合格训练的急救医护人员,试问台湾这方面人才够吗?紧急医疗系统又该如何改善呢?

蔡英文则从政府管理角度来看科技对管理能力的冲击,以及各种经济、文化、社会的问题,例如当科技取代人力时候,工作机会该怎么办,这就是政府在制订经济政策时要考量的;例如猪只从饲养成长,最后如何保证清洁卫生的到餐桌上;各种科技、社会、文化都是在发展中,在此前提下,政府该如何管理呢?

蔡英文还说,政府有必要创造一个架构来处理这些问题,其实后端牵涉到分工问题,架构中有多少事务可以交给私部门处理,范围有多少,何时开始做?以及民众的价值判断、教育、政府经济和财政是否有能力做这些事,都是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