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园地

教育随笔─ ─ 从火星文谈起

前阵子国中基测,沸沸汤汤引人注意的“火星文”议题,引发各界的讨论。有人质疑此类型的题目,对于没有上网习惯的学生来讲,有失公平,认为应该列为送分题。但此建议一出,也有考生组成“反送分联盟”,认为若真的送分,反而是对那些努力作答的学生不公平。两方意见相左,但似乎道理逻辑都成立,原因何在呢?

立场不同,谁都觉得不公平

细想一番,原来各自的立场不同,每个人所认定的公平与否即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出来大声疾呼的家长,本身的小孩即是考生,而且就是那家中没有电脑,或是有电脑但不上网聊天的学生,有可能会被认为这个家长的呼吁,不过就是在维护他小孩自身的权益。就如同反送分联盟之所以反送分,有可能其立场在于,我已经拿到了这个分数,而且还是很认真在作答,为什么平白无故要我的成绩一下子就减了9分,对这些来说,也会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也觉得不公平。

这个例子,不由得让人想起台湾这几年的教改问题。教育是个有趣而且丰富的领域,因为不同的老师,面对的学生、家长亦各有其趣,照理说,应该孕育出各种不同才情的学生。但是,事情似乎不是这样的发展。在教改的历程中,因为教育工作的属性,每位家长都可以发表他们的教养言论,都可以给教改建言,但必须深刻反省的是,这些理论和建言的根基,即发言者所站的立场和视野,是否有关照到大多数的人,即所谓的公众利益,或者只是相当本位的,自私的考虑到自身的权益问题。

义利之辨,谁才是真的利基于公义

但是吊诡的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一些似是而非,以公众福祉之名,行个人权力扩充之实的现象。这也让笔者联想起前北市文山社大主任蔡传晖在一场名为“义利之辨”的演讲上,谈到近几年社区总体营造的发展,确实让各地方民间团体开始懂得经营自己的社区,开始有能力对外申请经费、争取权益等等,但也就是拥着“社区”的光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事,都是“为了社区好”,有时竟也出现了社区与社区间的过度竞争或是社区与公部门之间对于资源如何分配的争议。其叹息在于何以以“义”为出发的作为,为何会以“利”之所趋作为收场,所以,在其演讲中,最后提出的呼吁,其实是从新提出“修养”的功夫在当代的价值。

故此番言论,并不是要否定这些长期关心教改的家长或长期致力于社区公众事务的团体,相信每个言论与行动背后都有其善意的一面,但如何提升彼此视野的高度,看到更宽阔的未来,在行动上愿意彼此包容与配合,却是需要更多的学习。

就像方离开人世的孙运璿先生所留下的话,在天下的网站不断重复闪烁着:“我觉得我给老百姓做的太少,我给百姓赚钱,可是没带来幸福”

正本清源,根本的价值观需厘清

这样的反省,从网路上看见的反应,有人动容,却也有人嗤之以鼻,原因即在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所关心的、所看见的不同。确实,孙院长所领导的台湾社会,在那个年代开发出了当时的经济奇迹,但不可否认在快速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也牺牲了不少好山好水,乘着科技文明发展连带引发出来的贫富不均、环保问题、社会问题,台湾一个也没有少。

所以孙院长说,他没给老百姓带来幸福,但幸福又是什么呢?讲义杂志的封面上也打着“别人教你赚钱,讲义教你幸福”的口号,赚钱和幸福真的不能共存吗?就像科技的发展真的只能带来道德的沦丧吗?

但这些口号至少明白的揭示了,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的幸不幸福跟赚不赚钱其实没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个观念如何真的成为主导生活的价值,人们必须从新找到一个可以依循与追求的生活方式,否则,人生还是会摇摆不定。

这也是当前这个社会的写照吧,太多的外在刺激,人们的内在力量,也就是“修养”部分,越来越被耗弱,所有无法速成的东西,总被束之高阁。

但此处要厘清的是“修养”的概念也并非狭隘的独善其身,而是在身处各项问题时,能更为宽容的看见彼此的差异,不以自己的本位思考为全部,能从更宏观的观点还看待问题,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而当彼此都能放下成见宽容以待,以整体的利益为利益时,方能有机会将彼此的长短处互为补给,让团队合作成为可能,否则。不管是企业界所谈的“工作团队”概念,或是教育界所提倡的“协同教学”都只能是个空心的口号。

话说回来,您现在对爱上网的青少年使用火星文的观点如何?有些人认为这些火星文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语文能力,认为应要加强文言文的课程。笔者以为,如果教孩子学习文言文时,能够教的像上网般吸引孩子,孩子当然自己主动会靠过去;而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喜欢用火星文,而不喜欢用正规的文字,如果孩子真的的不知道,在不同的场合,他惯于使用的那些文字语法,是会有人看不懂得,那有可能那个孩子的世界就只是那样的窄小,有没有人带着他去看看别的世界与国度,而或者他知道,却完全不在乎,我们也要想想,到底是怎样的社会、怎样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如此自我中心而忽略他人的感受?但更要去理解的是,我们的孩子当真是如此吗?还是只是我们不够了解他?

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大家一起来想一想吧!

转载自:台湾大纪元日报@(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