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评三退

李大卫:从五四运动到九评退党大潮(六)

1924年6月,第一次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后,孙中山、蒋介石与苏联代表等一同走出校门。(李大卫摄于台北中正纪念堂)

【大纪元5月31日讯】五四运动的头号领导人陈独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首任总书记,所以五四运动是中共崛起过程中的一项因素是无庸置疑的。

但五四运动的本身并不是为了走向共产主义运动,只是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第三国际远东支处成立,因此可以说第三国际正好利用了五四运动发展中国共产党。第三国际同时也在日本、台湾与东南亚诸国发展共产党,因此有所谓日共、台共、越共、柬共等等。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比如说台共在台湾就没有发展起来,在日据时代被日本警方所歼灭,抗战胜利后,又在二二八事件为国民党军队所摧毁。

五四运动的确提供并加速了社会主义与马克斯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条件与机缘。西方各种思潮来到中国,但却只有马克斯主义背后有苏俄的支援与推动,包括理论上、策略上甚至是经济上。

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导致了一亿人口的非正常死亡。(NTD TV)

苏联对中共的早期经援

比如中共成立后,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报告说:“自1921年10月起至1922年6月止,中央机关支出17,655元,收入国际协款16655元,自行募捐1000元。陈独秀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召开时公开承认:“党的经费,几乎完全是从共产国际领来的。”仅1923年的头8个月,中共中央就从共产国际领到的经费约15000元,1924年实际得到的“经常费”约36000元,1925年的经常费约40000元。

1927年每月的经常费已在3万元以上。1928年到1932年以后每年的“特别费”大约在几十万元上下。如1927年为组织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得援款3万元,为开办党校得5万元。9月为准备秋收起义得1万元,12月为广州起义及善后得10万元。1928年底中共中央向莫斯科提出1929年的预算,仅特别费一项明确要求得100万元。

周恩来(1898-1976)

周恩来,江苏淮安县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国务院总理。

1913年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 。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同年秋天赴日本求学。1919年1月,京都大学经济系主任创办了“社会问题研究”志,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并有“改造”、“解放”等杂志介绍了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这些杂志对周恩来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但还不能说此时的周恩来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4月,周恩来因为学业与生活等问题不得解决,因而取道东京返国。五四运动前夕,周恩来很快卷入了风起云涌的民族主运动的潮流中,他阅读孙中山先生赞助出版的刊物,也阅读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主办的《新青年》杂志。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立即投身在这股政治抗议的浪潮中,激起了部分的水花,甚至因而坐牢。

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邓颖超等20人在天津学联成立觉悟社,因周恩来执笔写成“觉悟的宣言”,发表在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社刊《觉悟》上。10月10日,周恩来又参与游行示威,稍后起草天津学生“短期停课宣言说”,促使社会觉悟,并表示“救国不忘求学,求学不忘救国”的决心。

后来成为周恩来妻子的邓颖超,回忆起五四运动时表示,觉悟社员中她的年纪最小,常听到比较年长的社员们谈论著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大家都还没有一定的信仰,也不懂得共产主义,只听说最理想的社会下各尽所能,各取斤需;只知道有列,以及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了,但那时还得不到这类的读物,因此其实大家都不懂得共产主义,只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觉悟社社员在成立会上决定多邀名人演讲。1919年9月21日,李大钊人在天津,受邀到社致词。9月23日,北京来的蒋梦麟、罗家伦等到社谈话,大家受益良多。10月26日刘半农来谈白话诗。11月1日,钱玄同来谈白话文学。11月 8日,周作人来谈日本新村的精神。从受邀人名单来看,周恩来的觉悟社确实是以兼容并包的精神,吸纳各家精华,并未以何种型态为唯一的依归。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从上海留学法国,受到左倾潮流的影响,一如毛泽东,告别五四后所留下思想的空间,遂为马克思主义所填占,从此展开红色的大半生。

苏联支援成立黄埔军校

苏联不仅支助中国共产党,并且也支助孙中山成立黄埔军校,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苏联援助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经李大钊同志的介绍,在广西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谈,马林即曾向他提出了关于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队的建议。由于共产国际的建议及革命形势的迫切需要,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即积极着手筹备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因为军校设在黄埔,所以一般通称为“黄埔军校”。

1924年6月,第一次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后,孙中山、蒋介石与苏联代表等一同走出校门。(李大卫摄于台北中正纪念堂)

军校创办之初人力、财力、物力均竭据的情形孙中山一筹莫展,例如孙先生批发了300支奥造毛瑟枪,但却只交涉到30枝,勉强给卫兵守卫。苏联为了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一面派了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到黄埔担任教育工作,一面又无条件拨给军校200万元作为开办费,各种军械也是苏联无代价从海嵾崴分排运来。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调派了以许多优秀党员,担任政治教育工作,并参加军事工作。后来孙中山任蒋介石为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图1841:1924年6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后,孙中山、蒋介石与苏联代表等一同走出校门。(李大卫摄于台北中正纪念堂)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