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中研院新任院士风云榜》姚孟肇 只要找到利基点 台湾科技看好

【大纪元7月1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专访)患有小儿麻痹的中研院分子与生物研究所所长姚孟肇,童年常被不懂事的顽童讥笑。命运虽封锁他左腿的力气,却锁不住他的右脚和自由的心,“从正面看待,这是从小就训练我面对挫折,不要被自己的弱点困住。”

在台北大稻埕长大的他,从小就喜欢到野外抓昆虫、观察生态,跟父亲和哥哥到海边抓鱼、在田里抓泥鳅都是童年快乐回忆,初中还曾抓田里的水蛇到自家院子养,蛇吃的青蛙也是他一手张罗。

虽然最喜欢生物学而非特别想读医,联考时姚孟肇仍无法免俗把台大医科当第一志愿,但三民主义只考五十九分让他考进第三志愿的台大动物系,亲戚还以为毕业后专管动物园,“实际念了以后才发现都是我喜欢的科目,没考好反而误打误撞,很幸运!”

大学毕业后到出国留学前,姚孟肇到中研院动物所跟黄仲嘉老师做短期研究,首次以“纤毛虫”当材料研究细胞分化的模式,从此跟纤毛虫结下不解之缘。

“三十五年前分生所还没成立,所在地是一大片农田,当年我在中研院研究的纤毛虫,大概就是在分生所前身的田里抓的。”

姚孟肇描述,纤毛虫是具有两个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在显微镜底下才看得到,过去常被当作生化或遗传分析的材料,赴美留学及工作这些年来,他用一种叫“四膜虫”的纤毛虫,探究细胞分化过程中DNA如何复制重组,了解基因体的变化现象和奥秘。

由于癌细胞就是从基因体突变而来,姚孟肇的基础研究有助生医界掌握癌症的形成,回台接掌分生所前,他便在享誉国际的佛瑞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长达十七年多。

“该中心的居住和研究环境都非常好,同事情谊也很深厚,我在那里研究得乐不思蜀,中研院要请我当分生所所长时,从没做过行政主管的我确实犹豫一阵子,但想到能回台工作对我的生命是值得的体验,就决定接受了。”姚孟肇说,以台湾今日拥有的财力和人力,无须样样跟大国硬拼,只要找出长处善加发挥,就有很多机会做好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