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网评

由警察冲击省人大抓人想起95年前一段往事

【大纪元7月27日讯】四川省仁寿县某派出所指导员,带领警察冲击人大常委会办公多点抓捕上访人员,并对省人大常委会保卫处官员的责备,振振有词地说:“你们省人大不就是个法律监督机关嘛?你管不了我。”

如此牛气冲天的警察,砍柴算是第一次听说。凭我有限的社会经验,觉得再牛的捕快、衙役,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固然如狼似虎,但对品秩高于他的官员,总会有一份忌惮的。《水浒传》中那些董超、薛霸之流,在落难的林冲、卢俊义面前有生杀予夺之威风,恐怕见到一个小官——哪怕是并不掌握任何“武力”的教谕,也会表示几分尊重。因为当时从朝廷到地方是文人政府,军人也罢、捕快也罢,都是听命于文官的。

这位敢冲击省人大的警察,未尝不知道省人大“级别”之高,但还敢如此放肆,一句“你管不了我”道出真章:理论上再大的权力没用,对这位指导员而言,最忌惮的人是能直接掌握其他乌纱帽的人,比如该县公安局长或者能罢免公安局长的县委书记。或者是敢跟他硬碰硬,腰里面的枪杆子比他的还有威力的人。你敢想像他能冲击县委大院或某个军营抓人么?

古代的捕快尚且对看上去很“虚”的权力有一份尊重,而今的捕快只认实实在在的权力和实实在在的暴力,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警察冲击人大办公地点抓人的故事,让我想起95年前发生在成都一件往事。我们知道1911年武昌首义导致了清王朝的崩溃,而武昌首义的直接导火索之一,则是发生在四川的保路运动。

要说上世纪之初,清王朝并非后来史书所说的风雨飘摇。由于美国人的门户开放政策,中国避免了瓜分豆剖之祸,在承认列强特权的前提下,清王朝完全可以卧薪尝胆,一心一意谋发展,以中国潜在的人力、物力,二三十年内变得强盛不是不可能的。而且当时清王朝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一系列保证民事权利的现代法律颁布,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民间经济开始活跃,一些西方先进的技术被引进,科举废除,各地兴办了大量的现代学校……看起来大清确实有一番中兴之象。可知识分子和民众关注着新政的最后一环:政治改革,看满清能否真的还政于民。朝廷也摆出政治改革的样子,给出了立宪的时间表,各省建立了咨议局——即省议会,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社会贤达进入了咨议局。

四川省的咨议局于1908年成立,议员选举广安人蒲殿俊担任首届议长。这蒲殿俊和当时的蔡元培一样,是受过传统中国和现代西方双重教育的俊杰,他1904年在废科举前一年成为进士,1905年公派去日本法政学堂留学,回国后任川汉铁路改进会会长,不久后任省议长。当汉川铁路股东代表和官方代表——四川总督发生冲突时,作为四川民意最顺理成章的代表——省咨议局议长,蒲毫不犹豫站在民意这边,和四川总督交涉。以他的名望、学识和职务,领导川人开展“保路运动”,为川人争取正当权利是最恰当的人选。

1911年9月7日,川督赵尔丰谎称请蒲殿俊等人来总督府议事,蒲殿俊和议员张澜、保路会副会长罗伦应邀进府后,就被赵尔丰命令军警逮捕,并搜查蒲议长等人的家。

一个朝廷在四川的全权代表、掌握军队的总督,悍然将民主程序产生的省议长逮捕,那么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由此,清王朝立宪为表、专制为里真实的面貌被世人看穿了,民众涌向总督府,要求释放议长。赵尔丰命令军警开枪,死伤民众数十人。局势一下子变得不可收拾,以合法的形式、议会的形式争取民权已变得不可能了,保路同志会组织武装力量,在川内和清军交战,清廷命令湖北新军两个团的精锐,由满人五杰之一的端方带领下,入川弹压。途中统帅端方被新军士兵刺杀,不久武昌烽火又起,清廷已无力回天。

总督赵尔丰逮捕议长蒲殿俊,可视为保路运动由和平抗战演化为武力冲突的转折点,而对全国舆论而言,总督抓议长,使清朝自爆谎言于天下,大多数民众和知识分子对走议会道路、行君主立宪彻底失望。

当然,敢命令抓议长、搜查议长家的只有掌握军警的总督敢这样做,普通的军警,恐怕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擅自进入咨议局抓人。那时候的军警,哪有今日这位仁寿县派出所指导员大无畏的精神。

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的人民南路不远,有一条总府路,当年议长蒲殿俊被逮捕的地点就在这条路上。(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