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为三无农民提供低保为燃眉之急

【大纪元7月27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采访报导)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使中国的征地规模逐年扩大,使失去土地的农民人数逐年递增,许多沦为“无地、无业、无保障”的三无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所谓低保,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本来是一种只涵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模式,近年来开始在江浙、广东等地向农村推广,开始涵盖那里的贫困农民。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示,在中国“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既不算农村人,也不被当做城里人,成了无人过问的边缘阶层,生活面临绝境,比一般的贫困农民更值得社会关心。

无论从维持社会稳定,还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考虑,国家都应当为这批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胡星斗:失地农民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农民工,他们有可能没有到城市里面去找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他们更不是城市居民。

所以失地农民没有土地、没有低保、没有岗位,是处于城市与农村结合的位置。

农村的低保首先要对三无农民、失地农民搞低保,因为他们比其它的农村人口可能更迫切需要,而农村其他农民还有土地的保障,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威胁。

当然我认为考虑问题不能够完全只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考虑,而要顾及对方做为一个人的最基本人权,他有生存的权利,要从尊重他生存的权力从这方面来考虑。

胡教授说,“三无农民”的低保,大部分应由国家财政承担—-

胡星斗:大部分还是应当由国家财政来负担。目前中央财政用于低保的仅仅只有13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还可以翻翻,中国应当是有这样的财力、有这样的能力。

新浪网的一篇文章说,为了实现“农民失地后的生存成本,主要由征地款予以消化”,即为了保证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得到足够的补偿,首先必须让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成为征地交易的市场主体。

对此,胡教授说,在中国实现土地私有化,一、二十年内不太现实,但是可以通过让农民拥有土地股份的办法来增加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胡星斗:应当允许让农民的土地入股,征收他的土地建高速公路或者是开发,应当让农民以土地入股,持有其中的股份,以各种方式来解决他的养老和低保问题。

记者:胡教授提到让农民土地入股的问题,就是说不能够花个十年、八年实现土地私有化吗?这个事情现不现实?胡教授您认为…?

胡星斗:土地私有化在一、二十年之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它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土地最终为私人所有,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眼下在中国实现土地私有化是否现实,学界仍有不少人认为土地私有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包括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美国博尔州立大学教授郑竹园说—-

郑竹园:所有土地问题是落后国家根本的问题。当年孙中山提倡“耕者有其田”台湾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开始实行“耕者有其田”。田是属于你的,政府不能随便征收。

现在大陆这个问题很严重,每个地方都要开发,开发都要用地,用地从哪里来呢?就把农民的用地征来了。按道理是应该照市价来补偿才对,一块地在当地征收可能很低很低,然后卖给开发商就涨了多少倍、多少倍,直接造成当地的贪污问题。

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承认农民有所有权。但是这个地是国家的地,并不是农民所有的,是农民包产下去、承包下去的,所以现在地权的问题搞不清楚。如果地权属于农民,农民当然有权利说买我的地要多少多少钱。承认地权所有权这是一个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失地农民累计超过4000万人,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