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渔夫阿公画渔史

素人画家刘生根的绘画世界

告别专业的捕渔领域,刘生根在绘画世界里找到了生命中的春天,他用画笔记录50年的捕鱼历史,每一幅画皆蕴涵着一段渔夫的动人故事。

记忆犹新的捕鱼生涯

刘生根用彩色石子排列组合的鱼类造型创作

1933年,刘生根出生于宜兰县的北方澳,后因北方澳改建为军港,1974年举家迁居南方澳。日据时代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即因战争而辍学,13岁时开始学习捕鱼,50年的捕鱼生涯,历经过南方澳渔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各种渔业兴盛,他从学徒到船长,经历多种渔业捕捞,累积了各种捕鱼经验,几乎尝试过各种捕鱼的方法。

刘生根毕生以近海渔捞为业。忆起往事,他记忆犹新:“捕鱼就像种田一样,不同的季节盛产不同的鱼类。乌鱼在每年冬天,由南回游至台湾西部海边,渔民们相偕讨海采‘黑金’,岁岁来台湾的‘乌鱼’,成为冬季鱼捞的重头戏;农历5、6月时,渔民们则聚集到澎湖捕乌贼。”镖旗鱼、捕飞鱼、捞珊瑚、牵罟、”噫蔬]等各种捕鱼的景象,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以前的捕鱼作业,因为仪器尚未普及,渔夫们捕鱼全靠扎实的基本功,捕鱼方法在经验的累积中不断地改进。然而由于渔业的历史演进,南方澳渔港从日据时代至今,八十几年当中,一些捕鱼作业已渐次地被淘汰,其古老的渔法也因为纪录的不足而渐渐消失。

艺术特质的萌芽展现

走访刘生根的工作室,发现其住家前面的北滨公园里,摆放着多幅以小石子为素材的各种鱼类造型创作,件件活灵活现。刘生根告诉我们:“我当初心想:‘既然是公园,就应该布置些可供参观的东西。’于是和老友们到海边捡拾不同颜色的小石子,黏在水泥板上,排列组合出各种鱼类的图案。”他的艺术特质自此开始萌芽、展现。

因缘际会,刘生根70岁的那一年(2003年),南方澳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廖大庆,发现他美术创作的天分,鼓励他以绘画来呈现记忆中的捕鱼岁月。从初期的鱼类彩绘至海上渔民的作业绘画,刘生根发展出无限的创作潜力,一幕幕讨海的生活记忆,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作。

每天清晨,当别人外出运动时,刘生根已摊开画纸,认真地开始作画。他先用铅笔画出草图,再描绘、用水彩上色。已失落的台湾早期捕鱼作业及方法、记忆中的捕鱼生涯,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刘生根兴高采烈地说:“退休后没有事做,以前一看电视,就会打瞌睡。现在一拿起画笔就觉得心情很轻松、头脑很清晰,时间过得很快。我很喜欢画画,有时想到一些事,就赶快画下来,以免忘记。”在绘画世界里,他找到了生命中的春天。

绘画渔夫的精彩故事

刘生根的画作淳朴、写实,呈现出纯真的情怀,画中的每个人物扮演着其特殊意义的角色,每一幅画各自诉说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镖旗鱼”——站在镖头上的头手,正等待二手的指挥,准备掷出镖枪镖旗鱼,三手则在旁边等着把镖中的旗鱼拉上船。

刘生根的绘画创作-镖旗鱼

“30年代渔捞”——大鱼要吃小鱼,小鱼就会挤成一堆,渔夫赶快捞起近处看得清楚的小鱼。远方的鱼儿,则以海鸟为目标,看到海鸟在空中盘旋,就知道该处有鱼。

刘生根的绘画创作-30年代渔捞

“”噫蔬]”——鳗苗盛产的季节,渔民聚集在海滩上”噫蔬],热闹异常。

刘生根的绘画创作-_鱼苗

“新船下水”——新船下水典礼,民众等着抢接船上丢下的包子、糖果。

刘生根的绘画创作-新船下水

“钓槽仔”——渔船载着竹筏与渔夫到外海捕鱼,到达渔产地后,沿途逐一放下每个渔夫,让其在各自的竹筏上钓鱼,一段时间后,渔船再载回分散的竹筏与渔夫及其丰收的渔货。

刘生根的绘画创作-钓槽仔

刘生根埋首于自己的绘画世界,以绘画记录渔史,自我陶冶。他说:“有人告诉我:‘画图的人很多,这样的故事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会继续用画笔说故事。”没有绚烂的光芒,老渔夫素人画家刘生根的绘画创作,弥补了古老捕鱼作业纪录上的不足,带给大家无限的怀念与感动!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