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父母管教 小五生暴力反抗

人气 433
标签:

【大纪元10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林相美/台北报导〕一名青少年从小受宠,升上国中后,不满妈妈管教,随手拿起牙签筒、铅笔盒摔到妈妈身上。一名青少女则因妈妈反对染发、外宿,动手拉扯妈妈衣服、头发,甚至把妈妈胸部捏到瘀青。精神科医师提醒,类似“权威违抗症”的青少年已有增加趋势,普遍特征是以暴力反抗管教。

青少年对父母施暴案增

不过,接获上述两例个案的中心诊所身心科主治医师李光辉认为,青少年攻击父母仍属少数个案,因为家长是青春期的学习对象之一,青少年不会任意殴打父母,常见是不服管教,大吼或乱丢东西,有些则类似该名青少女,有情绪障碍问题,稍一不满就对妈妈动手,问她为何动手,她仅说:“不小心”。

提出警告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医师郭丰荣昨天指出,过去很少接获青少年对父母施暴个案,但近三、四年,一至两周即新增一例初诊个案,最小施暴者才小五。虽然国内尚未有第一线的数据统计,但临床观察发现,类似案例开始窜升,其中以网路成瘾族明显增加,他们通常拒绝上学,开学第一个月是常见引爆时机。

郭丰荣解释,网路成瘾族退缩在家,休学或经常旷课,拒绝和父母沟通,若父母企图强硬介入,关闭网路、拆除电脑,亲子之间就会发生激烈冲突。

郭丰荣说,妈妈是主要照顾者,因此九成遭殴者是妈妈,施暴者以青少年居多,青少女较少;施暴时通常把父母推倒在地,更甚者一拳挥去,由于不是故意暴力,伤势都不严重,最多是瘀青。

有家长每两三周挨揍p>

郭丰荣提醒,父母刚开始被殴,可能退缩不再管教,青少年会以为暴力有用,反而陷入恶性循环,临床上有家长每两、三周被打一次。

郭丰荣分析,青少年对父母施暴,可能是因为亲子管教的过与不及,有的父母很少约束孩子,等到青春期想管教,孩子根本不听话,另一类则从小以强硬方式管教,孩子年纪小无法反抗,等到体型渐长,就会动手反抗。另外,父母之间若有冲突或家庭气氛不佳,也有可能影响孩子。

必要时需第三者介入

李光辉建议,父母被殴必要时需找第三者介入,若青少年有精神疾病导致情绪失控,暴力相向,必须先接受药物治疗,若排除精神障碍,也可与专业人员讨论如何改变亲子相处之道。

幼儿乱发脾气 宜及早导正

〔记者林相美/台北报导〕精神科医师提醒,青少年会对父母施暴,通常在幼儿时期已有征兆,例如从小就很“恰”,容易发脾气,只是因为年纪小,体型、体力不足以反抗,等到体型渐长,就可能暴力相对,父母最好及早介入。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医师郭丰荣指出,有些个案在小时候就很凶,只是小一、小二时,父母还制得了,现代孩子发育好,小五、小六就体型魁梧,足以反抗父母。联合医院早疗评估中心主治医师翁菁菁则认为,现代社会少子化,很多父母宠小孩,从小没有注意到管教问题,等到青少年时期发现难以管教,为时已晚。

郭丰荣提醒,小孩不服管教时,若态度极差,动不动乱摔东西,或是大发脾气,大吼大叫,就有可能是征兆,父母越早介入越好,否则等到长大,不仅管不动,还有可能被殴。

翁菁菁建议,管教一般儿童,两岁是分界点,两岁以前的幼儿若不服管教,哭闹不休,可以带离现场,转移注意力,两岁以后,幼儿已经可以“谈条件”,父母必须建立一套管教标准,若孩子管教不听,可以明确告知,哭闹是没有用的,并解释父母奖惩都有其原因,长期下来,孩子自然有标准可循,也知道不可恣意妄为。

不过,翁菁菁强调,现代社会有许多隔代教养,祖父母比较宠孙子,小孩被父母骂,转而向祖父母求援,结果根本没有达到实际管教的目的,她建议,管教双方应建立一致的管教规则,才能达到效果。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接触电脑和网路的年龄层不断下降,父母应随时留意小孩上网习惯。(自由时报资料照,记者黄博郎摄)


避免亲子冲突 上网先订规则

〔记者田瑞华、黄以敬/台北报导〕儿童福利联盟基金会表示,依该会的儿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的确有愈来愈多小孩沉溺于网路世界。但网路成瘾、或一般以暴力反抗管教的状况,也反映父母没有拿捏好及时管教孩子的时机和方式,等到想管教时、孩子因为不习惯便会想反抗。

儿盟执行长王育敏表示,网路成瘾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父母可在孩子最初接触网路时就订下管教规则(例如每天可以上网的时间、可以上网做的事情),且有原则地确实执行。如果一开始父母什么都不管,不管孩子上网的时间、不管他上什么网站、玩什么游戏,等到发现孩子成瘾后,才强力介入,不习惯接受约束管教的孩子便会想抗争。

彰化师大教育心理与辅导系高淑贞教授指出,现今少子化社会,孩子生得少,相对地父母要面对的亲子关系挑战及变数却更多,亲子关系的冲突与对立确实有增加趋势。

高淑贞说,例如有些小孩是“拒学”或是“惧学”,还有些小孩可能是无法控制冲动情绪,更有许多小孩其实是本身就有“过动”倾向,会有较异常的对立行为,还有些家长可能过于宠爱,希望孩子成长独立,却相对欠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能力,各种冲突的原因复杂,必须就个案探讨。

孩子动粗 部分问题在父母

〔记者林相美/台北报导〕根据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的统计,去年未成年青少年对父母施暴的家暴案例已突破个位数,今年一至六月已有八例。不过,家暴中心分析,青少年施暴不仅因为不服管教,相较其他成人施暴者,施暴青少年反而是辅导对象。

家暴中心主任江幸慧指出,九十四年未满廿岁青少年对父母施暴的案例共五件,九十五年跃升为廿件。她认为,前年迄今年六月的数据无法看出此类个案有急遽增加的趋势。

江幸慧说,青少年施暴原因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代替父或母的角色,例如有名青少年个案母亲好赌,孩子必须肩负还债重任,施暴是因为要“管教”,希望母亲远离赌博。

其次,有些青少年施暴是因为父母没有满足其需求,例如父母给的钱不足以支应经济开销。另一种则肇因于管教冲突,也有可能是青少年从小遭暴力相向,体型渐长后,以此回应。

江幸慧表示,青少年施暴的案例往往需要投入更多人力,深入了解各个家庭的状况,寻求改善空间,辅导重点也锁定在施暴青少年身上,必须先了解施暴原因,才能有具体辅导措施,例如是否可以修正家长好赌的行为,避免孩子因此施暴。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医师郭丰荣认为,可由专业人员协助父母加强亲职能力,另一方面则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品质,必要时寻求学校、心理专业协助。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61岁儿晚归 遭意大利火爆妈扭送警局
全国教育局长会议 后天在宜兰展开
杜正胜:拟推动校园正向管教工作计划
取中美文化精华	有效管教下一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