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乐

女高音罗明芳:华人音乐要走出来

罗明芳提供的剧照。

【大纪元10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岳芸采访报导)曾经参加美国第一届国际声乐大赛“古典制作”(Classical Production)荣获第二奖的女高音罗明芳,当得知在纽约刚结束首届“全世界华人声乐大赛”后表示:“身为华人一定要会唱自己本国语言的曲子,这对华人很重要。”

“因为我们的音乐也要走出来,华人音乐也要走出来。华人有很多好嗓子,既然有好嗓子,再把我们的音乐带到全世界这很重要。”

谈起参加美国比赛的经验,罗明芳说,她在1997年秋天毕业,实习一年,留下来教书、看看各大剧院。1997年12月,唱了初赛,有120人左右参加,初赛刷下三分之二。1998年2月底举行复赛,6月决赛在卡内基音乐厅 Weill Hall举行。

决赛时,上半场每位选手唱一首,中场休息时宣布名次,下半场得名的人出来演唱,决赛是对外卖票的。当时有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参加。问她得名的感受,她回答:“真的是我吗?我有没有听错?这种得失心要习惯,得名是很好的经验。”

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1998年获有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院声乐硕士、1994年意大利国立米兰威尔第音乐院声乐家文凭,罗明芳难得的经历了欧美两大洲不同的文化。

高中毕业后,她先到意大利米兰学声乐,那是1989年4月。意大利文化有什么特色呢?她说,意大利与中国在生活上、各个领域都很有历史文化传统,那时年纪小,到意大利看到什么都吸收进去了,所以在欧洲就很习惯。

等到了纽约曼哈顿,文化上有很大的冲击,刚去时她不免心生狐疑:“这是纽约吗?”当时常会去比较,不是跟台湾比,而是跟意大利比。“纽约的速度很快,走路、做事效率、食衣住行各方面的文化都很不一样。意大利对台湾来讲慢很多,他们一个暑假长达四个月,暑假期间很多店都关门度假去了。”

在声乐方面,罗明芳也发现欧美两洲的差异,两大洲听美声声音的习惯不一样。以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歌剧为例,在意大利听到唱“咪咪”女主角的都是比较抒情,第二女主角“穆塞塔”的欧洲唱法是轻的女高音。

“可是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第二女主角唱得很重,甚至比女主角‘咪咪’还要重,这就是他们对声音的认知有点不一样,美国发展出他们自己的听觉与百老汇的特色。”



罗明芳提供的剧照。

意国卖猪肉的也朗朗上口咏叹调

记者问:“歌剧刚风行意大利时,像蒙台威第的歌剧一演就是一年。随后歌剧很快流传欧洲各地,成为大众的最爱,也是音乐家赚钱、成名的重要途径。现在歌剧在欧洲的情况如何?”

罗回答:“目前欧洲歌剧跟三四百年前相比是有点差,不像当初刚起来时那么兴盛,不过整体比起来机会还是算不错。我在意大利有个同学刚演唱回来,这同学一出门演唱一出歌剧就四个月,跑遍英国北中南各大大小小的歌剧院。”

在欧洲或美国学声乐毕业后的机会都比台湾多,罗明芳表示,欧洲的机会又比美国更多,因为欧洲有很多国家就有很多机会,不像美国一大块就一个国家。近几年德国的机会很多,有很多亚洲人、中国大陆、韩国人在德国表演。

“在意大利所有歌剧院都是政府资助的,如果政党变色的话,有些歌剧院就会受到影响;德国的情况就不一样,而且大小城市都有歌剧院。欧洲民众欣赏歌剧非常普遍,因为意大利是歌剧王国,我当年在意大利学声乐的时候,连卖猪肉的摊子都会朗朗上口几个咏叹调,歌剧都已经融为市井小民生活的一部分了。”

歌剧演出丰富了生活体验

既教书也参与演出,罗表示,最喜欢还是表演,收获最大,教书是责任与传承。“我喜欢唱歌与表演,所以喜欢歌剧的演出。诠释每个角色之后,再来看这角色的音乐会更丰富。而且演歌剧在舞台上可以跳脱平常的自己,因为每出的角色都不可能重复,所以喜欢演歌剧可以不断的自我挑战。”

“在台湾一年演两出歌剧无法糊口,而我运气不错,去年唱了五出歌剧,今年四部,学声乐在台湾要教书才能有比较稳定的生活。”

展望未来,罗明芳表示,有时候与朋友聊天会蛮担忧的,因为歌剧如果没有再突破的话,会被时代淘汰。巴哈(或译成“巴赫”)音乐历时四百年考验而不衰,音乐这块会流传没问题。而歌剧在表演方式、宣传、语文各方面可能要做一些调整,像德国歌剧的舞台就很现代或超现代。

记者最后问到在歌剧演出上追寻什么样的境界?罗明芳认为,人性本善,当然有少数例外,音乐可以把人性善的一面带往更美好,音乐本身就是唯美的东西。



罗明芳提供的剧照。

◎ 罗明芳小档案

现职:目前任教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私立实践大学

留学:1989年4月18岁高中毕业到意大利留学六年

学历:1998年获有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院声乐硕士、1994年意大利国立米兰威尔第音乐院声乐家文凭

演出:今年演《糖果屋》《快雪时晴》《梧桐雨》《蝙蝠》

制表:大纪元记者岳芸(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