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关庙三宝凤梨、竹笋、关庙面

韩婕 撰文/ 杨安生 摄影

人气 474
标签:

关庙位于府城之东,台南县的南陲,在行经南二高关庙休息站后不久就能到达。中国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台湾关庙有三宝:凤梨、竹笋、关庙面。

凤梨


凤梨(维基百科)

凤梨原产于热带南美洲,台湾之凤梨始于清康熙末年,由大陆南方引进,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台湾中南部的丘陵地和山坡地,更是发展凤梨栽培的最佳产区,是台湾的三大名果之一。

关庙的凤梨栽种面积高达八百公顷,由于品种改良的结果,关庙凤梨一年到头都有生产,因品种不同,风味各异,关庙只在向阳的山坡地种植凤梨,坡地排水良好,日照充足,再加上关庙特殊的红砂土,独特的山坡地质所栽培的关庙凤梨,酸甜适中,质厚多汁,风味极佳,令关庙凤梨举世闻名,广受好评。


凤梨(维基百科)

竹笋

笋或竹笋是幼竹在还没有完全从地底下长出来时的茎部,可作为蔬菜食用。

笋生长破土成为竹子的速度非常快,因此竹笋实际能被食用的其间很短,属于较珍贵的食材。汉字“笋”由“竹”与“旬”(意为10日)所组成,暗示竹笋生长之速。

关庙因为山坡地形与特殊地质,竹林遍布,面积共占五百五十多公顷,因竹子衍生出的产业除了竹器外,还有各式各样不同品种的竹笋,而笋中极品绿竹笋更是餐厅筵席中常见的珍馐绿竹笋一般分为绿竹笋及乌脚绿竹笋两种,关庙、龙崎等山区多种前者。

竹编曾是当地居民赖以维生的经济活动之一,在化学纤维工业尚未起飞时,竹不但解决人类大部分食衣住行诸多问题,在七十年代以前,更是维系关庙乡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原本屈居林副产品的竹笋,却反客为主成为重要的林产业。

竹笋的可吃部就在节目处,芽往旁的会在向上弯,空心处少,是上笋;直接往上长的笋直立而易中空,可食部少,是下笋。

关庙面


太阳底下的关庙面居然也会如此诱人。

走进台南关庙乡,随处可见高挂关庙面招牌的店家,这小村子巷弄里制面厂近50家,相信只要喜欢吃面的朋友,都一定听过“关庙面”的显赫名声,关庙面发展至今近百年历史。

关庙面的历史,据说最远可以追溯到日治时期,当时,为了使面条能够久存,故而将做好的新鲜面条依照合适份量盘卷成一“柳”(三角陀),再经两日以上长时间曝晒风干而成。


阿婶将做好的新鲜面条依照合适份量盘卷成三角陀,以便曝晒。

与一般生鲜或以机器烘干的面条来比,南台湾特有的强烈艳阳照拂与山风吹拂,使关庙面格外有着独树一帜的弹性与咬劲,即便久煮也不糊不烂,故而很快风靡全台,成为关庙特色产品。

关庙面中有一王老板以“德兴面”为名,就是期许自己有德才会兴,因此坚持维持高品质。他的德兴面久煮不烂,香Q滑嫩,盛名远播,连花莲、台北等地都挂号邮购。他的名声打开后,虽然消费者抢购,但王顺兴坚持不增加产量,以维持品质。虽然关庙面已打响了知名度,增加了十几家面厂,产品增多,但就吃惯德兴面厂的消费者而言,别家的面条就是没有那么香Q。

另外还有一家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的协进制面厂,创业于1951年,目前已传到第三代了。而能让大家看如花般的制作过程得感谢大关庙制面厂,乡下地方电线杆林立,或是一旁杂物太多,拍出的照片有点伤感情。

乡土小吃

关庙咸凤梨就是腌渍过的凤梨块,又称为凤梨酱,是一种腌渍过的酱菜,在南部地区相当有名,老一辈的人都吃过以咸凤梨调味的料理,稀饭配咸凤梨的滋味,是关庙人最喜欢的乡土风味咸凤梨的材料为新鲜凤梨块,外加黑糖、粗盐、豆鼓、甘草腌渍,放入大瓮中储藏,腌三四个月后,等年冬开封食用凤梨苦瓜鸡是关庙著名的料理,以土鸡、苦瓜、咸凤梨三味合炖,是筵席上常见的一道佳肴;另外以咸凤梨煮虱目鱼头,也是关庙人家中常见的日常菜肴。

大卤面是台南县关庙乡的特色小吃,走进关庙街仔的每家小吃店或面摊,都有大卤面的贩卖,且家家生意均不恶。大卤面的好吃不在烹调技术上,而在面本身,关庙大卤面采用当地生产的“关庙面”烹煮。

关庙居民的面食文化不仅日常饮食中面食比例偏高外,连年节饮食都受到影响,就以端午节来说,一般地区拜神、祭祖是以粽子当供品,但关庙居民除了粽子外,还会准备一大盘关庙面。拜完祖先后,面食就是当天的中餐,再配上当季盛产的竹笋汤,常是关庙居民端午节的传统。

关庙的传统饮食,以凤梨、竹笋、关庙面为素材做成的菜肴,不仅是居民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更与居民的节庆、婚俗、生活结合在一起。而凤梨酱、笋酱这些古早味,更丰富了居民的传统饮食,纵使到了现代,依旧受到关庙人的喜爱。  @*

──图片转载自 自然颜色http://www.pse100i.idv.tw/index2.html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灌浆楼塌 6工人活埋
杀前妻案  警方突破心防嫌犯坦承行凶
男弃婴获关照 盼家人领回
台湾关庙面   远近驰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