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名句中的人生】 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一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谈中,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这也是你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想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有道是︰‘仁者无敌’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了﹗”

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深悉战争之苦,曾说︰“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也以罢战为幸,曾作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由此可见,在中国的道统文化中有德之人都是厌恶暴力的。

古语说︰“得人心者得天下”,纵观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治久安的贤明君主如唐太宗等人也都是深得人心的有德之士。人若有宽容之心和忍让之心,以诚信与慈悲待人 ,则所到之处,莫不如春风化雨般,处处见一片和煦之气象。“以暴制暴”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但是暴力绝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 。

古往今来,以德服人者能够长治久安,以力服人者只能得逞于一时。唐太宗以仁政治理国家,从不妄动干戈,使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如一轮皓月,照亮了人类历史上的整个夜空。 唐代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的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时代。唐诗的繁荣,散文的复兴以及传奇文学的成熟,也把人类文学史推上了辉煌灿烂的顶峰。

真正有仁德的人,爱物无类,慈悲而没有分别。仁德者化怨为亲,化敌为友,善待怨亲债主,化解一切矛盾、纠纷和仇恨,故没有对立面,没有敌对者。相反,以武力兵征天下、以血腥的暴力维持其统治的残忍暴君如秦始皇、隋炀帝等人则是极其短命的。孙子兵法中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三国演义》中蜀国丞相诸葛亮以超人的智慧和忍耐力对南方的蛮夷孟获七擒七纵,最终使对方口服心服,彻底清除了蜀国在南方的隐患。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大智慧者都是以德服人。以暴力作恶者则虽能逞凶一时,但是却不能长久存在于世间。 中国古代夏朝时,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出兵抵抗,结果伯启被有扈氏打败了。伯启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交战,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有扈氏多,土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就起床工作,粗茶淡饭,衣着朴素,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只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在一个崇尚仇恨的国度,屠杀者是强者。而在一个敬畏神佛的国度,暴力屠杀则是难以抹煞的耻辱。中国古代的邪恶暴君夏桀、商纣王、周厉王、晋厉公、秦始皇、东汉的桓灵二帝、隋炀帝等以暴力杀人著称,虽然都曾经在历史上不可一世,然而他们无恶不作之后的下场也是惊人的相似︰夏桀逃跑后病死于异地,纣王自杀,周厉王被推翻后死于异地,晋厉公被大臣杀死,秦始皇死后不久秦朝就被推翻,桓灵二帝因病三十出头就病死,隋炀帝被卫兵勒死。以武力兵征天下的秦朝与隋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由邪灵附体的中共恶党也自诞生之日起就酷爱暴力革命,《共产党宣言》中的结尾写到︰“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在1949年以血腥的暴力夺取了中国大陆的政权之后,半个世纪以来,继续以暴力维持其残暴的统治。中共恶党不仅在战争时期毫无顾忌地杀人放火,即使在和平时期仍然以暴力残害中国民众。从土改、镇反、工商改造、反右,到文化大革命、六四屠城以及镇压法轮功的过程中,被中共恶党暴力杀害的中国人多达八千余万,此数目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总和。如果不是中共一贯以精致的谎言掩盖这些血腥的罪行,邪恶的中共政权一天也难以维持下去。随着《九评共产党》广传于大陆民间,中共以暴力残害中国民众的丑行也已在世间彻底曝光。目前已有超过1,800万人声明退出中共恶党,可以预见以暴力为基础的中共邪恶政权不久将灰飞湮灭。

“多行不义必自毙”,崇尚仇恨、滥用暴力的人或政权违反天道,必为天理所不容。没有仁德就无法长存于世间,具有优秀文化道统的中华民族也只有彻底清除共产邪灵、回归正统的神传文化,才能真正走向民族与文化的复兴之路。

重温“仁者无敌”的古训,从内心彻底否定共产恶党的暴力邪说,坚信真理与正义的力量,重建民族的道德,我中华民族必将能重现辉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