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好评

禁书事件奏起中共挽歌

--章诒和揭示中国之哀与政改契机

【大纪元2月14日讯】随着《往事并不如烟》(又名《最后的贵族》)的横空出世,这几年来章诒和的文章风行一时,洛阳纸贵;她优美的文字,飘逸空灵,透人心扉,已然是当今中国散文大家的气派。有人说,“章诒和没有反党言论,但有反党感情,党有时更忌讳后者。她那幽幽的怨恨,通过生花妙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实际上,章诒和发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乃至中国文化最深处的哀怨,恰似奏起中共王朝的挽歌。

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正是章诒和表达的这种哀的极致,在整个中国社会乃至华文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她优美的文字超越了意识形态,她倾诉的情感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传统,她的作品已然是中国的文化瑰宝。章诒和的书畅销,她的感染力,汇聚成柔能克刚的穿透力,……“于无声处听惊雷”,惯于扼杀一切不稳定因素于萌芽状态的中共,能不恐惧?纪念反右50周年乃中共2007年重点防范的禁地,当年大右派后人章诒和自然是重中之重的监控目标,新闻出版署就一口气禁了《伶人往事》等八本书。

熟料,今日中国已进入“提哪壶哪壶就沸腾”的时代,不但一众自由派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抗议禁书,连体制内也有响应之声,互联网上还出现了谴责中共、声援章诒和的征集签名活动。禁书犯了众怒,党内党外、举国上下,一场声讨中共扼杀言论自由的巨浪,让中南海措手不及。

禁章诒和的书,是因人废书。这在过去是顺理成章,如今时代不同了,且不说中国社会的日益开放,中共意识形态控制已日渐式微,而且邬书林那番谬论,公然在出中南海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洋相。

以今日中共的标准看,章诒和虽然在情感上与当局格格不入,但并没有触犯天条,反而由于她的影响力,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积极争取的统战对象,新闻总署的恶吏显然不得要领,奉旨办事便得意忘形,弄巧成拙,给今上惹出更大的麻烦。但事情也有积极的一面,焦国标讨伐后就没人怕中宣部了,章诒和抗议后再没人怕新闻出版署了。扼杀思想言论自由的中共政治机制,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章诒和的抗争和海内外的声援,揭示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又一个契机:不仅要撤职查办新闻出版署的恶吏,而且应该从根本上铲除中宣部这个庙宇,从根本上改变新闻出版署的职能;真正落实宪法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权利。

古语云:哀兵必胜。章诒和拼命抗争的精神,不啻是一声发令枪: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挺起腰板,为纪念反右运动50周年起跑,夺回自父辈以来失去的自由。可以想像,中国知识分子若能以章诒和的精神为楷模,中国文化势将“置之死地而后生”。对于知识分子是如此,对于整个民族和国家,又何尝不是呢?!

转自《动向》2007年2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