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视野

陶渊明嗜酒伤后代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才华横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生有五子,分别取名为舒俨、宣俟、雍份、端佚、通佟。他原希望把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华出众、“猛志逸四海”的超群人才。但却事与愿违,五个儿子的智力都十分低下。于是,陶渊明恨铁不成钢,愤怒至极,写下了《责子》一诗:“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壅端年十三,不知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的五个儿子,所以会个个智慧低下,其实与他的嗜酒如命有关。他在自论中云:“性嗜酒,期必醉。”他又在《饮酒》二十首序言中道:“余闲居寡饮,兼比夜已长,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从医学角度看,大量酗酒,对后代智力确实影响甚大。元代名医忽思慧曾在《饮膳正要》中曰:“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饮酒过量, 丧生之源。”陶渊明到了晚年时,也已觉察到儿子的平庸无能,是自己长期酗酒所造成的。他后悔莫及地写道:“后代之鲁钝,盖缘于怀中物所贻害”,“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陶渊明的这些诗文,正是告诫人们,要吸取他嗜酒如命而伤害后代的沉痛教训。

文章来源:六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