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特区

乌来桶后越岭



你说你要去桶后越岭,我也想要去,那是个美丽的地方,台北县的桶后溪北势溪,总让人想到红河谷和露营,还有那首优美旋律的红河谷歌声,“From this valley they say you are leaving,We shall miss your bright eye and sweet smile”,年轻时喜欢的歌声,再度在心中响起,桶后越岭,要从乌来走到宜兰县,趁着雪山隧道开通的热季,我们这次也因此走到了宜兰县。



两周前,才刚走过像是行军的湖口越岭新埔,今日天气转好来到桶后越岭,准备好好的再走一趟,我也知道更操的还有巴福越岭和哈盆越岭,这些越岭,都是有名的硬里子路线,我们先在捷运的新店站集合,然后换搭新店客运往乌来,今日不约而同的来了近四十人,先从乌来开始,分批搭乘热心的会员提供接驳休旅车,接往“乌玉检查哨”办入山证,这里每人要缴十元,我们每人拿了十元出来,警员说,如果我们原住民这样子的话,是会给人笑的,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人与人的相处,要更少的猜忌,和更多的随和,所以我要多了解原住民。



从这里开始出发,这种微凉的空气又有阳光的感觉,然后又分批的搭乘接驳车往登山口,路上看到有很多骑越野脚踏车的,偶而也有几台车经过,车子开过扬起一阵轻扬的尘土,我们讨论著森林的保育,不应该让太多车进来的,走走走,我们就是走就对了,要相信双脚是万能的,这次参加的人数较多,所以分三批接驳到登山口,我们是最后一批慢慢走的,其实这种天气走路是比坐车舒服的,据说桶后越岭古道,是昔日泰雅族狩猎时所走出来的路线,慢慢的沿着桶后溪走,水流清澈,往前路旁有一小瀑布,清流漱玉,走路是可以看到好风景的,又可感觉冬日微凉的风,会越走越舒服的,小朋友却不这样想,认为大人都是骗人的,都说转个弯就到了。



搭上最后一批接驳到登山口,超越前面几批人,车上看到一个转弯处,河滨水浅,旁边很多的杉林,感觉没有在此水湾处照相,殊为可惜,网路上写夏日时,这里的露营人潮多,各式帐蓬搭在红河谷河滨,好像是印地安人的部落,场面十分壮观,接驳车塞满了人,坐车会头晕,还是下来走比较好,后面的路,林相丰富,接近桶后造林中心,林务局在此遍植柳杉肖楠相思树,这段路心也跟着放了下来,终点处是桶后吊桥,我们在此午餐,我只简单的带了大饼和橘子,很快的就吃完了,桶后吊桥附近有很多人在此搭帐篷露营,桥下碧潭清流,这里的厕所好像年久失修,无人维护,与桶后人间天堂的别称实在不相称,厕所问题不处理好,会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



今日路程长远,为了避免摸黑下山,饭后没多久就上路了,登山口旁边就是木材堆,其后就是山间小路,越溪进入森林里,我最喜欢走进森林里,以前卡通影片“小瓜呆历险记”,总有黑森林,沿溪行有柳杉林的林道,走在这种林相下的感觉,就是怡然自得,上游处已是涓涓流水了,有很多的小桥是用简单的原木作的,有点简陋,走到这里便是瓶颈,只能小心互相牵着走,约一小时后,左边有另一吊桥,红色的旗子挂满桥身,是台电保线所吊桥,写着“有电危险区”,不让人靠近,继续往前走,午后的阳光下,听着溪声虫声,脚踏绿草泥径,桶后越岭轻快行。



开始几个之字形上坡后,走出森林,这里是向阳面,已经爬至桶后越岭古道的最高处,这里迎风面的鞍部两旁都是芒草,全是大自然的东西,没有人工的设施,这就让我想起了貂山古道,也都是同样纯净的感觉,沿着鞍部走,岭上远远眺望兰阳平原,我们也在此休息煮水泡茶,再后面的路都是下坡了,我用倒退噜的走法走路,避免膝盖受伤,这段路都在产业道路上,感觉就很长,有看到接驳下山做生意的牌子,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这就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下坡路,已是宜兰县,路上有看到人家在采草药,是车前草利尿用的,采药的是大胡子的外国人,台语却讲的很好,他说他在台湾出生的是台湾人,父亲是意大利人,难怪看起来像是神父的样子,路程真的长远,走了很久才陆续搭上接驳车,路上经过小礁溪土鸡城,然后问路到最近的四城火车站。



今天原本的计划还要到龙潭湖及协天庙,然后到礁溪满意楼聚餐的,我有兴趣的是协天庙前原有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戏台,是台湾仅存唯一的大木结构戏台,歇山重柦式的建筑形式,但好像已拆了,人太多接驳车多跑了几趟,就没有参观这些景点,到了四城车站,夜色中没有什么人的小站,简单的一层水泥站房,门前有卖鸡肉饭的,我看了看时刻表后,肚子饿马上先买了鸡肉饭,就然后就在月台上吃了起来。



回来的火车上,有人从大溪上车,是走草岭古道下来的,知道我们是从乌来走到宜兰来的,有点惊讶和好奇,肚子饿还没有很饱,我们准备等会儿买福隆便当,车子还没到站,我就先向队员收好零钱,车门还没打开,向外比个手势买五个便当,小贩动作俐落的拿给我,供给和需求相等马上成交,小贩便当卖不够了,还跟同业调货,列车长对小贩说“不倘赚相多”(台语),可见生意真的很好,便当还是热的,拿到手上马上吃起来,份量嫌少肉也太硬,买福隆便当也许就是买他的名气,最后我们在八堵换车,直接回家。

——本文转载自虎茅庄的旅行 http://www.wretch.cc/blog/tigergrass&article_id=6078828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