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印度乡村智慧的“知识之旅”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月7日讯】(BBC驻华盛顿记者 彼得﹒戴印度报导) 印度经济虽然正经历着迅猛的增长,但仍有7亿人口生活在落后的乡下,这与该国最近所获得的闪亮形像相去甚远。不过在众多的农村人口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技能,其独特价值不容小觑。BBC记者彼得﹒戴跟随阿尼尔﹒古普塔教授,走在印度乡间尘土飞扬的小路上,进行追寻知识和创新的“知识之旅”。

我最近去印度朝圣,步行穿过印度的农村。但我朝圣的目的,并不是去拜寻神社、圣人或者寺院。我徒步旅行的目的是走访沿途经过的乡村,发掘蕴藏其中而不为外人所知的传统技能和知识。

陪同我的是在阿美达巴德的印度管理研究所教书的著名教授古普塔。顺便说一声,这可是全世界最难考进去的管理学院。

古普塔教授推动了一个叫做“蜜蜂网络”的项目,这个项目汇集了种种聪明的乡村发明以及有关植物和动物的乡村智慧,这些在名牌驱动的印度,有着被人们淡忘的危险。

“蜜蜂网络”就是要传播这些知识,并设法为发明创造争取资助。

过去八年来,古普塔教授一直走在印度乡下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坚持进行这种旅行。用古印度梵语来说,这是一次“绍迪亚特拉”,意思是寻找知识的旅程。

印度在高歌

一年两次,无论酷暑或严冬,古普塔教授都带领六、七十名受他感召、带有强烈好奇心的老资格乡村发明创新人士走出去,到偏远地区传播知识。“知识之旅”历时一周,一行人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朝圣般走过崎岖的牛车小道,或者喧闹的主要公路,汽车喇叭声不绝于耳,这就是印度的高歌。

参加“知识之旅”是种特殊的经历,既像个走四方的马戏团,又像宗教复兴的群情激昂的大聚会,还好像是甘地复活了一样。用步行的节奏观察乡村,就会看到发生的各种事情。认识发明家的人们争相加入到朝圣队伍中来。步行者们自己也会不时离开队伍,走到田野里,折下一株不熟悉的灌木枝条,观察一番。

热烈的欢迎

古普塔教授走在人群的中间,他高高的个子,留着大胡子,身穿白衫,脸上带着吸引人的微笑。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停住脚步,赞叹妇女们在一些棚子的四壁上创造出的独特图案,这些棚子是为了保护宝贵燃料手工牛粪饼用的。

接着走上几英里后,我们一行人又聚集起来,因为受到眼前干裂大地的启发,教授开始即兴探讨“裂缝”一词的积极用法。

一位农民让我们一行人去看他的新发现,一株变异的芥末植株,能够一次全部产籽,而不是一片片叶子那样成熟。每到一个村子,人们都会欢迎我们,献上花环。然后,我们会在学校操场上的印度楝树舒展的树荫下,召开两三个小时的会议,会上发明家们发言,赞扬乡土知识,表扬当地的英雄。之后,百岁老人得到羊绒围巾的奖励,因为他们的高龄将智慧保存了下来﹔教导儿童说,要听他们祖父母的话(并鼓励他们写下来他们希望看到哪些发明)﹔而村子里的醉汉则表示要戒酒。有个人在全体人面前将一整瓶’印度先生’酒打碎了 。

繁荣的社区

和古普塔教授一起徒步旅行,就好像回到了《圣经》中的新约时代–公元一世纪的门徒们跟随着大师一起行动。

当“知识之旅”一行人进入村子时,人们敲锣打鼓表示欢迎。我们一起吃饭,大桶装的美味食物是跟在我们车队后面、坐卡车和我们一起旅行的厨子一家人做的。

晚上,我们都睡在冷飕飕的学校教室地板上,或者谷仓里。卫生条件还很原始,或者甚至没有,但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卫生条件更加原始。

“知识之旅”大多都远离城市。不过这一次,距首都新德里只有20英里远。即便如此,这还是个强盗出没的地区。在这个村子里,发生了几十起部族仇杀–这是个连当地警察都要躲着走的地方。

印度的灵魂

为了到达我们的出发地点,我沿着英国人修建的印度第一条高速公路驶离德里。 沿着这条路,可以看到现在新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起了很具诱惑力名字的多层公寓楼,宏伟的购物中心和为专程从国外来印度治病的旅客服务的新医院。

新印度

这个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新工业区和村庄之间的地理距离只有一步之隔,但实际上的差距却有几百年,而非几英里。

正如先人甘地一样,古普塔教授认为,穷人的智慧是印度的灵魂所在,而他在想方设法,让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很多新一代印度人对此既同情又嘲讽,认为这是过去在拖印度全球化未来的后腿。 而教授则担心,仓促地走向现代化,穷人的智慧就会被人们淡忘、消失地无影无踪,而这不光是印度的问题。.

今年春天,古普塔教授将采取特别的举动,他将前往英国做同样的事情。他将从利物浦走到曼彻斯特–进行一次兰开夏郡的“知识之旅”。(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日本地震后 印尼海域发生6.5级地震
美菲法首度南海军演 中共军舰跟踪逾10小时
柬埔寨一军事基地爆炸 20名士兵丧生
中共因间谍案召见德大使 汪文斌被记者打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