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扁松手 压力回到四天王

【大纪元3月1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特稿

协调由民调产生,或是走到党员投票来决一胜负,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丰富选举经验的人都知道,优先群和落后群的排列,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相差的则是参选人能不能客观的面对自己的优劣势,并且付出最小的政治成本,让党内团结不致受到冲击与毁坏。

陈水扁总统3月份展开协调尝试,过程中却看尽一切,有人言必信、行必果,答应的事没有反悔;有人则以少数箝制多数,摆明油门会踩到底;有人更从技术性问题着手,曲折示意,例如明明是要沟通游戏规则,不是乔人,但在协调会上,却有某天王质疑所谓的协调应该是乔人选,若是协调机制,这不是总统该做的事!

既然吃力不讨好,自忖不必“吃饱换夭”,阿扁于是决定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退到第二线,让四位参选人自己去开拓空间,用事实来说话,也让民进党员、绿色支持者、全国人民品评角逐大位的政治人物究竟应该怎么做?谁又做得最好?

热心协调,压力集中于阿扁一人,决定放手后,可以想见压力将转到四位参选人身上,尤其落后群的承受力道必然最大,况且二○○八本来就不是扁的局,何不海阔天空、冷眼观察,等待问题自行解决后,最后再决定筹码下注。

如果走向包括党员投票的初选,民进党将在5月底产生总统提名人,算算时程,确实也没有必要急于一时,即使走向初选,落后群是不是一定要战到最后一兵一卒,让面子里子尽失,也是很可以观察的橱窗,因此所谓最坏的打算,不无峰回路转,反而成为不错选择的可能,对于协调者来说,至少可以以逸代劳。

延续本土政权是阿扁没变的使命,如何才能事半功倍?他开始试着颠覆性思考,既然近路困难,不妨远路先行,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到达目的地的走法也绝对不会只有一种选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