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加学者研究商朝历史镜鉴现代中国之兴替

【大纪元5月1日讯】(大纪元记者冯静编译报导)加拿大亚太考古学研究首席科学家景志纯(Zhichun Jing,译音)正在研究中国北部黄河流域在久远历史前的城市遗骸,从华夏文明的兴衰探索现代中国的成败。他的考古发现指出,当时的商朝后期,人们不能自由的表达个性,社会也变得严厉苛刻并要求统一思想,社会于是逐渐走向衰败。他的研究对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走向,起到很好的镜面作用。

作为一名加拿大卑诗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人类学助理教授,景志纯致力于研究早期中国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从中探讨华夏文明,包括现代中国社会之兴衰。在过去的10年中,景教授尤其专注对中国古代商朝后期城市面貌的研究。商朝是中国和东亚最先出现文化的文明社会,曾在公元前1200到1050年间非常繁华。商王朝后期都城设在殷虚(Yinxu),也就是现代的安阳城。

景教授表示:“历史能够启发我们该如何处理今天和明天的问题,譬如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这位加拿大亚太考古学研究主任(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Asia-Pacific Archeology)准备展开一项新的研究,进一步整合考古学和生态学数据。

他说,作为世界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面对的环境问题,其严重性远远超过其它任何国家。但为了满足眼前的需求,中国 像许多国家一样经常上马一些最终会摧毁家园、破坏文化古迹和造成不可逆生态环境恶化的项目,比如水坝等。

景教授说:“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和评估目前的环境论点、解释和政策”。“如果我们能提出生动的数据,就能说服人们从长远考虑,而非采取急功近利的举动。”

他指出,目前学者们在研究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时,通常涵盖一两个世纪的数据,而相对而言,考古学的记录则跨越数千年的历史。

他的研究将会分析中国6000年历史中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聚焦黄河流域,尤其安阳城—这个记述着许多早期历史的古城。

自从8500年前,中国早期的人类生活就显示出农业社区围绕着市区迅速发展。景

教授将评价这些城市的考古研究成果,以及它们在中国的铜器时代、大约公元前2000到771年间,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兴起和衰落。

景教授说:“我们将会研究这些古人对环境演变(既是气候或人类所引起)的反应和对策”,“我们也将调查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过程。”

通过使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景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将结合考古学、地质学、古文书学、同位素化学和孢粉学共同研究。采用的一些方法,包括对湖泊沉积物高分辨率花粉分析、对植物遗骸进行植物学研究,都将补充到对史前人类的考古学勘测中。从这一点上,景认为,他们将能证明几千年的人类兴衰循环及社会对自然行为的后果。

他说:“考古学记录可解析数百起社会持续发展与环境承受的关系,以及数千例社会发展与环境相互破坏的事实。”

景教授表示,分析特殊的时间和地点的文物可能会揭示重要的事实。例如,商朝的出土文物表明,在早期,最初的城市有益于发展新的技术和文化艺术。他说:“商朝人发明文字,可能是为了在不同族群之间交流信息。他们从近东或中亚进口马车,并迅速吸收其它民族的文化。”

但是,在一个世纪之后,商朝的生命力趋于衰竭。最初的多元化和创造性转变为愚笨的墨守成规。他说:“在商朝没落时我们发现,他们的瓷器、建筑物和艺术品趋于标准化和简单化。”

景教授认为,这种考古学现象说明,如果人们不能自由的表达个性,将会减少创造性。他说:“当社会变得严厉苛刻并要求一致,就很有可能发生崩溃。”

景教授的研究受到一些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支持,包括加拿大社会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加拿大改革基金会、卑诗省知识开发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蒋经国 (Chiang Ching-kuo)国际学者交换基金,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考古学院。

(http://www.dajiyuan.com)